《三餐四季》贵州篇:邂逅“黔”山万水间的“酸爽”盛宴

体娱   2025-02-02 22:20   河北  
《三餐四季》贵州篇将美食织进烂漫山野和人文风情之中,形成了“酸甜甘辣滋味足,浓情回味远留香”的城市生活图鉴。
在华夏大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存在,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情感记忆的瑰宝。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贵州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频App同步播出。在总台主持人与各界人士组成的“寻味团”带领下,观众深度探访了遵义、铜仁两城的独特美食与风土人情。在这场奇妙的寻味之旅中,折射出多彩贵州生机勃勃、绚丽动人的文化魅力。
场景化表达,于“舌尖”铺陈地域之美

“塘上钲声隔岭闻,黔山积翠楚山分。”贵州,自古以来就因其美丽神秘而为人称道。在壮阔浪漫、变幻多姿的美景中,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美食文化和鲜爽滋味。《三餐四季》贵州篇以其独特的行进视角和精致的制作方式,走进遵义、铜仁两座城市,在一日三餐中寻找着大美贵州五彩斑斓又内在相连的城市哲学。

红色名城遵义以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酸辣兼备、韵味悠长的饮食口味。红艳诱人的酸汤鱼、热辣滚烫的羊肉粉、浓郁爽口的酸竹笋炒牛肉……都记录着遵义人民惬意悠然、滋味醇厚的生活。
青绿交织的古城铜仁里,28个少数民族在此安居乐业,也因此形成了清鲜醇浓又兼容并蓄的烹饪风格。五花八门的小吃、清新隽永的抹茶、历史悠久的灰豆腐……正是铜仁包容万象、质朴天然饮食观的具象写照。每一道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体验,更是一座城市、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节目移步换景、细腻精微的视觉表达中,活色生香的特色美食与浓墨重彩的山水胜景交相辉映,贵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也在这样的表现手法中更加灵动鲜活、抵达人心,点亮了观众的“心向往之”。

生活态叙事,以平凡寻找不凡之爱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在《三餐四季》中,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和地域的标识,更是乡愁的传承与寄托——从排着长队的早餐粉面摊,到烟火升腾的宵夜大排档;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古色古香的历史遗迹,到旁边人声鼎沸的生鲜市场……这些满满的生活气息在寻味之旅中随处可见。

节目设置了寻味团亲身制作美食的体验环节,更增添了趣味性与科普性:“扎心”的仙人掌,却可以做出对人身体大有裨益的风味之宴;草木灰裹制而成“古法”灰豆腐,以其“皮滑里嫩”的口感征服了嘉宾的味蕾……这些镜头向观众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每一道特色美食的制作流程,让观众在了解美食、美景之余体会到了烹调之美、自然之韵。

另外,节目在美食故事的选取和讲述上更加聚焦以平实的语言和温暖的叙事记录着岁岁年年中,每一个人在寻常日子里由食物传递的深情厚谊与独特记忆。一家经年不衰的私房菜馆,最大的经营秘诀是老板娘坚定地传承着“妈妈的味道”;最日常的稀饭油条店里,沉淀着的是一代代人坚守传统、保证口味的赤诚匠心。在每一道食物的背后,既有手艺人对家庭的付出,也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在春种秋收、夏耘冬藏的时光经纬里,在围炉煮茶、欢聚一堂的热烈中,中国人最为珍视的至爱亲情就找到了最为贴切的注脚。

纵深式延展,使自然增添人文之韵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从日常饮食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与智慧。在黔山贵水的大美山野中,本身便隐藏着无数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绝佳风物。被称为“送春归”的金刺梨,以其特别的外表、强劲的营养效果和顽强的精神成为贵州的“金名片”;“黔地无闲草,处处多灵药”的典故,与贵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贵州美食中最重要的一剂“酸味”,正是“发酵”这种化学反应所带来的奇迹馈赠;赤水河作为酿酒的“黄金水道”,创造了多少从粮变酿的“醉美奇迹”……这些美食的代代传承,既彰显了贵州人民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也是贵州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创新的生动体现。

节目特地邀请了知名美食家、文化学者、烹饪大师,从地理影响、历史渊源、文化典故、营养价值等方面一一解读美食背后的知识,让观众在品鉴美味之外,更了解了每一道美食背后的自然之理与人文之意,在“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获得感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贵州丰富的文旅资源与文化底蕴的认识,最终实现“诗与远方”的共赴与抵达。

黔味之美,美在多彩。《三餐四季》贵州篇将美食织进烂漫山野和人文风情之中,形成了“酸甜甘辣滋味足,浓情回味远留香”的城市生活图鉴,在“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的价值呈现中,写下了一笔灵动的亮色。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

广电独家
关注传媒价值变化 推动产业财富增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