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会开,北京台春晚以首善担当引领幸福向未来

体娱   2025-01-30 23:14   河北  
文| 竹短
2025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再度以首善媒体的实力担当,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实力王牌。

大年初一,贺岁的年味正浓,电视文艺仍然是最具合家欢特质的文娱活动之一。在众多省级广电春晚同台打擂的大年夜,2025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再度以首善媒体的实力担当,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实力王牌,在“春天花会开”的美好希冀中,以高站位和大格局引领全球华人“幸福向未来”。

数据显示,北京台春晚连续第12年领跑省级媒体春晚传播力核心数据;全网热度断层第一;全网传播量304亿+;全网阅读量179亿+;微博平台主话题阅读量137亿+;全网视频播放量59亿+;全网热搜1826个,海外传播量触达用户8.2亿+。网民评议美誉度99.88,观众纷纷点赞:北京台春晚“蛇”么都好!

大年味:说年俗、聚人气、观市井

从晚会伊始,北京台春晚就把浓浓年味作为晚会氛围的核心营造点,在热闹喜庆的舞台布置中以文艺方式述说年俗,在打造热烈高涨的年节气氛的同时,也传承古老文明的优秀文化。

开场短片《过年,吃饺子啦》由马龙将吃饺子的年俗重新诉说,镜头斗转入演播厅,舞台上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热气腾腾营造出浓浓的烟火气,仿佛春晚舞台上也如同家庭般的温暖。这是北京台春晚在舞台设置上的巧思和用心,借助“去舞台化”的理念,北京台春晚将饺子馆、小院、照相馆、商业街等场域融入京津冀社区式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深厚的亲切感。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将“饺子”元素作为贯穿始终的互动主线,外拍小片中不仅展现了全国各地过年包饺子的场景,还呈现了中国最早的饺子化石。舞台现场更是垒起大灶、支起锅,演员带领观众真包真煮真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出锅,香气扑鼻而来,将一种国民级美食年俗升华为首个“非遗版”春节的文化符号,北京台春晚用一碗引人垂涎的“饺子”凝聚起浓厚热闹的年味。

一方面,舞台上的青春歌舞凸显欢歌笑语的年节喜庆。肖战、虞书欣和周深带来新专辑单曲的“舞台首秀”,李宇春、檀健次、时代少年团等带来《回春天》《每到周末我要离开地球》《得意的笑》《超甜棒棒哒》等充满活力的表演,还有歌舞节目《跟着感觉走》中的国际顶级服装品牌大秀,民族特色节目《千里有情缘》中的少数民族服饰大秀,不仅传递出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期待与自信,也彰显了北京作为时尚之都和文化之都的动人魅力。

另一方面,喜剧是春节期间老少咸宜的文艺消遣,北京台春晚准备11个语言类节目,为观众带来足够的欢声笑语。《一个大瓜》里的幽默与讽刺,《寻宝奇遇》里的误会与错配,《了不起的老爸》中的温暖与甜蜜,首次推出由国内领先的10家科技公司17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参演的小品剧《爱 ,微笑和机器人》,首次推出以首都博物馆的金代铜坐龙和唐代十二辰蛇像为原型打造的AIGC原创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不仅彰显了北京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精神,还用各式的喜剧技巧精准捕捉跨越年龄与行业的笑点共鸣,将前仰后合的欢乐化作阖家团圆的幸福源泉。

换个角度说,年味也是对过往一年成就的深度总结。北京台春晚以“人民”为中心,呈现出一幕幕动人的温情时刻。周深演唱的《她说,老了》未播先火,在婉转的声线中映射出一行行归家、离家时幸福的眼泪,在共情中引发全民落泪;刘雨昕演唱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主题曲《答案》,展示了大量北京接诉即办改革成就的画面,记录着城市里温暖的瞬间;刘宇宁演唱的《努力的人》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像是一封写给每一个努力者的鼓励信,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不要放弃希望;《望老成龙》用戏说的方式折射出当代养老的全新理念;《青春再出发》则用笑声关怀照拂着身处压力的年轻人,使之重新充满继续奋斗的勇气。

环二环滨水步道、新开通的3条地铁线等北京新发展、新建设的内容被大量融入节目之中;栾留伟烈士的妻子薛巧艳,95后退伍军人、捐献骨髓救人的外卖小哥刘壮等“北京榜样”来到现场;还有北京台主持人为国旗班战士、消防员、护林员、夜班公交车司机等送去饺子,表达这座城市对他们的祝福与感恩,呈现了北京的温暖与热情。

既引领“庙堂之高”的正面导向,也关注“江湖之远”的身边幸福,北京台春晚用一台年味满满的文艺盛宴,装点起蛇年新春的文化特征,照见着暖意融融的幸福未来。

文化感:京津冀金蛇狂舞,古文化历久弥新

今年是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个新春,北京台春晚紧扣文化主题,凝聚京津冀三地力量,打造了一场的视听文化盛宴。

乙巳蛇年,生肖蛇理应成为春晚的主角。围绕中国传统生肖文化和关于蛇的经典神话,北京台春晚创意编排一系列节目,让“蛇么都好”的祝福贯穿始终。节目中,“北京榜样”马龙推介了首都博物馆唐代石刻十二辰蛇像,天津博物馆清代张明山制白蛇传彩塑,河北省定州博物馆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这也是三地“蛇”文物首次汇聚春晚舞台;《千年等一回》邀请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扮演白蛇、许仙、青蛇的赵雅芝、叶童、陈美琪作客现场,以经典影视作品的主创重聚唤起观众的满满回忆杀;《蛇来运转》重新拆洗《白蛇传》IP,用现代视角讨论蛇族的事业与爱情;《新春蛇宝宝》以尚未出生的双胞胎为切口,以侧面描写的笔法表达着亲情这世间最伟大的爱。

尤其是《蟠虺舞》的登场堪称惊艳。舞蹈以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蟠虺纹为灵感源泉,将中国最古老的蛇形图案搬上动感的春晚舞台,充分结合古老文化元素与现代舞蹈艺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攫取灵感,绽放出令当代观众眼前一亮的群文之花。

中国的新春,世界的春节。申遗成功的春节在成为全球节日后,更应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将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契机发扬光大。而北京台春晚恰恰找准了春节的文化魅力,将新年“蛇”的意象不断放大,找到了全球共通的精神图腾。

2025年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第二个十年,首次实现京津冀联合录制也是今年北京台春晚的一大亮点。三地“蛇”文物首次汇聚春晚舞台,三地嘉宾关晓彤、胡先煦、王宝强表演的歌舞《回家过年》,创新性地把京剧、曲艺、杂技等三地标志性的文艺形式巧妙融入;三地相声演员合作表演相声《减肥,包瘦的》;三地主持人联袂献唱《雨燕回正阳》,以雨燕的迁徙之旅为线索,将三地的文化精髓与深厚情谊紧密相连。此外,还呈现了三地百姓共同参与的“千人饺子宴”,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为观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作为首善媒体,北京台春晚也进一步聚焦首都文化资源,借助春晚平台充分彰显首都文化的魅力。相声《诗歌与生活》由何冰、韩童生两位京味剧演员跨界合作,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亘古通今地实现文明的对话;《梦中那片海》以什刹海为地点依托,充分彰显北京市民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在笑语欢歌中特写新时代的幸福面孔;《只羡凡人不羡仙》邀请热映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剧组主创向全国人民拜年,以古老的神话故事IP书写当代的文化消费底色。

此外,北京台春晚还将线上的视听文化特色延伸至线下,联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北京广播电视台蛇年春晚特别纪念版——天宫藻井金属解构冰箱贴。一款精美的限量冰箱贴不仅成为省级卫视春晚最具创意的文创周边,也进一步凸显出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富有东方神韵的中式美感借春晚平台进一步向大众述说。

国际范:触摸首都城市温度,凝聚全球文化张力

在成为全球节日后,春节不仅具有中华传统的文化底蕴,更具备全球意义的时尚内涵。北京台春晚充分展现新时代新首都的时尚感,基于日新月异的新成就打造美学意义上的视听盛宴。

在舞美设计上,北京台春晚使用8组数控升降机和8组竖屏组合,打造时尚动感的舞台装置。在檀健次的表演中,灵动起伏的舞台设计配合AR技术呈现出的悬浮建筑、流动霓虹,让演员仿佛置身“反重力”的未来城市;姚晨、林志玲的《跟着感觉走》让春晚舞台化身时尚秀场,在视听审美上引领起春晚的整体时尚感,充分凝聚思想+技术+艺术的合力,展示出超越一台晚会的质感,满满国际范儿。

除了对本土文化的充分聚焦关注,北京台春晚还以国际化视野和站位延续包容开放的艺术格局。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与中国天使童声合唱团共同演绎改编歌曲《地球是个“童”心圆》,让五洲四海天籁之音汇聚中国北京,彰显出世界人民大团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尤其是在春晚播出前,节目组带领中美少年儿童一起坐铛铛车、游中轴线、看大熊猫……美国儿童合唱团在天坛祈年殿前用中文合唱《如愿》的视频迅速走红社交媒体,并获得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点赞。北京台春晚用大格局、宽胸怀,海纳百川地容纳着全球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积极承担着首善媒体的国际传播使命,以春节为契机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舞台之外,本届北京台春晚还以融合思维打造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式体验。在线上,春晚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起“#我有节目献给春节#”等一系列征集活动,让普通人走上春晚,一展风采。播放量32亿+,超过3202万+用户参与其中,百姓创作、记录的生活片段登上春晚大屏,真正让“人民办春晚”的理念落到实处;在线下,特别推出“北京台春晚大兴机场快线”,将春晚的主题汇聚于一列奔向春天的列车,让过年回家的路也有春晚温暖相伴。

将花开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幸福的未来徐徐展开,北京台春晚以美好匠心打造出一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视听文艺盛宴,在创新与传承中展现出“京味新韵贺新春”的独特魅力,让浓浓年味激荡起农历蛇年全民接续奋斗的满满动力,向美好的幸福不断奔涌向前。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

广电独家
关注传媒价值变化 推动产业财富增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