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匠心打造闽味文化大餐,2025福建春晚“福”见新年味

体娱   2025-01-31 18:44   河北  
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通过对美学、艺术、文化的全面融合,让福建气质、八闽文化成功打破固有圈层和文化壁垒。

时至今日,虽然观众的审美趣味在不断变化,但春晚仍然是很多人心中不可或缺的新春“仪式感”。在各家卫视春晚中,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凭借其独特的融合之道,将本土文化、精神及风土人情等特色融入于春晚节目的当代表达,打造出独树一帜的美学体验和文化韵味,让福建特色福文化不断走进观众心中。

晚会以“春回东南万象新”为主题,邀请喜剧新星李川、张维威倾情加盟,杨丞琳、雷佳、马来西亚华人歌手尤长靖、秦勇、高天鹤、吕薇、孙砾等实力唱将齐聚,王君安、苏燕蓉、黄艳艳、吴清华、李哲、杨帅等戏曲名角联袂登台,为海内外观众奉献一台洋溢着浓浓“闽味”和温暖年味,且能量满满、催人奋进的文艺大餐。
截至1月30日12点,2025福建春晚全网传播量超11亿,热搜热榜超以往历届达343个。其中,直播全网点击量超1亿,海外传播量超600万,直播评论区成为海外华人华侨拜年聚集地;短视频播放量2亿,《杨丞琳<一千零一个愿望>》单条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8亿7个话题阅读量破亿。播出当天,有11台省级春晚同时在播,福建春晚在微博综艺影响力榜位列2
那么,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究竟传递了怎样的融合破圈之道?又是如何通过本土文化与当代表达之间的巧妙链接,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闽派风格和独特韵味的呢?

地域之美融合科技之美,“闽”式美学焕新晚会质感

地大物博、文化多元的神州大地,不同地域各美其美,从山川大海到风土人情再到水产物产,可谓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卫视春晚作为地方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尽可能地融入地域与人文之美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在舞美设计中紧扣“春回东南万象新”这一主题,在春节喜庆、祥和、温暖的基调上,通过将本土元素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碰撞出独特的闽式美学,心意满满,也新意满满。

在舞台设计上,晚会全情致力于在新春氛围中融入福建地域和文化之美,以创新方式焕新观众的视觉体验。从在大型创意秀演《未竟》中将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搬到了舞台上,游戏的极致视觉效果借助先进的灯光舞美技术得到惊艳呈现,观众不仅透过节目中了解到福建本土千年古建的独特魅力,更是让全球“天命人”借由节目了解到源起于福建的齐天大圣信俗。

此外,在《三簪舞韵》《一起回家》《福建有戏》等多个节目中,都有通过地域之美融合科技之美强化节目审美品位的成功尝试。在春晚这一艺术形态至今走过40余年历程的今天,福建春节联欢晚会依然在通过融合创新,为“福”文化构建独特的审美体验,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晚会美学持续创新、出新的可能性。

八闽传统融入现代表达,多元呈递“福”文化深厚底蕴

近年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钟情和传承之势已成为一种主流现象。2025春节作为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福建春晚在舞台设计上也对传统文化作了更多的传承与创新。在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中,八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丰富多元化的呈现。特别是这些传统文化被融入当代表达的方式方法后,更是进一步升华了节目的艺术境界,不仅彰显福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有效地深化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精神连接。

比如作为福州传统女性服饰的“三条簪”,就在晚会中有了一个全新的呈现。由中国舞蹈“荷花奖”得主王雪柔演绎的节目《三簪舞韵》,就将传统服饰文化与舞蹈艺术形式进行创意融合,以动态的舞蹈生动地展现传统服饰的静态美,也把包括“三条簪”、福州油纸伞等非遗作品以道具的形式融入其中,巧妙地打通了八闽文化与当代观众间的共鸣路径。

作为一个以传统戏曲为主的节目,《福建有戏》同样融入了丰富的当代表达。不仅闽剧、莆仙戏、歌仔戏等“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成功地融入了现代舞蹈、戏腔歌曲,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内容的审美价值,也极具画面感地展开一幅八闽戏曲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画卷。

福建作是全国唯一地名带“福”的省份,在提炼展示“福”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上始终求新求变。本次春晚以融合创新的方式有效地展现传统文化的底蕴、美感和精神气质,进一步深化了“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为“福”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带来流量、声量,同时也为向世界更生动、更响亮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个体情感交融时代心声,在全国率先打造两岸特色春晚

一条浅浅的海峡隔开了福建与台湾,但两岸的主体文化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与深厚的文化联系,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成为中国大陆涉台节目量最大、品类最齐全、队伍人数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对台传播“旗舰战队”,也始终站在推动两岸融合,促进统一大业的第一线。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主任、东南卫视总监李灿宇表示,为办好这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团队依旧延续着创作初心,通过对两岸融合的创新表达,以个人视角和小切口讲好两岸心手相连的主旋律故事,在全国率先推出具有两岸特色的春晚。

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高甲戏《围头新娘》,在经过全新改编后也被搬上了今年的舞台。通过对情景剧与高甲戏进行创新融合,讲述了奶奶乌英与孙女飞燕两代人的爱情经历,也引出了围头金门两地“冤家变亲家”的时代故事,传递着海峡两岸民众的血脉联系和情感纽带,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方式折射着“两岸一家亲”与渴望祖国完全统一的民心所向。

情景组曲《一起回家》,以厦门航空分别来自中国台湾与辽宁的两位空乘友谊为引,用温暖、向上的整体基调铺陈出一个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一起“回家”的温暖故事。

高瑞璇、韦宁峰演唱的歌曲《等雨来》,则以中国风色彩呈现福建烟雨弥漫的柔美氛围,将恋人被海峡阻隔只能苦等一生、始终期盼相见相守的爱情故事讲述得凄婉动人。这两个节目虽然氛围不同、内容迥异,却都是通过小视角切入展现两岸个体间难舍难分的情感联系,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将两岸融合这一创作主题渗入到晚会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两位来自中国台湾的主持人以亲身经历讲述对福建和祖国文化的真挚情感,还是大型歌舞《春回东南万象新》中来自中国台湾的闽南语歌曲,又或是中国台湾歌手杨丞琳献唱《一千零一个愿望》,无不在通过个人视角和个体情感表达两岸文化同根同种、同语言、同文字,抹不掉、割不断、分不开的血脉和情缘,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动情地传达两岸融合发展和祖国必将统一的时代心声。

海洋文化融汇家国情怀,深刻彰显福建使命担当

福建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海岸线长度3752公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从古至今,泉州、福州等港口的商贸往来始终络绎不绝,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在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上,海洋文化成为构筑晚会文化气质和艺术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晚会将海洋文化与家国情怀进行有机融合,也让观众透过节目感受到福建作为东南大省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2024年的新晋“嘻”位担当,李川、张维威在小品《创享福建》中围绕着一碗面线糊展开表演,在密集的笑点背后,呈现出的是新时代福建籍华人华侨从在海外打拼,转变为回到故乡发展创业的时代趋势,也彰显出华人华侨眷恋故土、心系祖国的一份爱国情怀。

在短片《最美东山》中,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用脚步丈量散落在东山岛的文化遗产,也用这样的方式生动地展现着福建海洋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特别是在走进东山关帝庙时,单霁翔了解到该庙是中国台湾及东南亚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也是两岸民间交流不辍的重要见证,从中折射出福建海洋文化中同样潜藏着中华文明的强大传播力和向心力。

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有AI情景歌曲《去追那束光》中,祖籍福建的马来西亚华人歌手尤长靖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的学子一起唱响嘉庚精神。透过歌曲和AI制作的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的短片,也对福建籍华侨华人与故乡、与祖国血浓于水的深刻连接和支援祖国建设的无私大爱给予高度颂扬。节目以科技感和思想性的新鲜碰撞,深深抓住观众的心,也让“嘉庚精神永存”“致敬嘉庚先生”等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烈讨论。

海洋文化是福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虽然有着极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但中华文明强大的向心力却始终能够包裹着从海洋文化中“走出去”的人,一切只因为中华文明不仅有“根”更有“魂”。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找到海洋文化与家国情怀间的深厚连接,也全面升华了晚会的文化品相和精神内涵。

在万物互联、世界互通的当下,融合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赋能发展的成功法则。2025福建春节联欢晚会通过对美学、艺术、文化的全面融合,让福建气质、八闽文化成功打破固有圈层和文化壁垒,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全世界中文观众的面前,也为春晚的创新与发展交出了一份高水准的福建答案。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

广电独家
关注传媒价值变化 推动产业财富增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