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证明这是一篇严肃的吐槽,全程我都没有插图。”
自从半年前恢复阅读之后,一直想提升下自己阅读的深度,于是找到了这本书——《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看到这个书名的第一眼,我想的是:樊登的读书方法一定很不错吧?让我看看大佬是怎么深度读懂一本书的~
读完之后发现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其实看目录的时候我已经有点不祥的预感了:
01 会读书,更要会讲书
02 工科男的讲书之路
03 一年只选52本书,标准是什么?
04 如何读懂一本书
05 把书读薄:如何解构一本书
06 内容的再创作: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07 开口讲书,还需要做这些准备
08 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掌握知识输出方法
不过抱着对广大读者的信任,18万人阅读、77.5%这么高的推荐值,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就快速读读吧。先声明下,以下纯属我的个人观点,非常主观、非常主观、非常主观!首先,这本书的目的根本不是教你怎么读懂一本书,而是教你怎么讲书。虽然看过目录之后,我已经有些心理准备,但是真正看完之后,我还是有种被欺骗感,让我觉得樊登这人不实诚。你明明可以起名叫《讲好一本书:樊登讲书法》,非要用《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这个名字,是不是就是因为讲书的受众太小,担心没人读?整本书只有第四、第五章在讲怎么读书,但是内容实在是乏善可陈。1. 扩大知识面,你的理解力就上来了
2. 提炼一本书的结构
比如选书原则里的TIPS原则,工具性、实用性、科学性、新理念。按这种方式,文学书就没有读的价值了。比如理解力池子里提到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心理学、国学、管理学、逻辑学、哲学、人生经验,像历史、生物、计算机科学都没提到,就因为作者靠这些赚到钱了?比如作者说读书时要记住书中的奇闻逸事。这真的是纯粹为了讲书服务了。其实,通过讲书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读懂书,应该会是个不错的方式,本质上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应用。但是按书中的方式去讲书,真的能读懂书吗?还是说懂不懂无所谓,关键是讨好、迎合流量?作者提到讲书需要具备五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大局观、语言能力、同理心、爱。前三者我认可,但是我非常怀疑,按照书中如此功利的方式去讲书,真的会有同理心和爱吗?如果你要写讲书的方法,你就好好写,你用那么多篇幅夹带私货干啥?作为一个路人,我真的没那么想了解你的故事。你跟我分享你大学辩论队的经历做啥?分享你中央台主持人的经历做啥?我能学到什么呢?这跟学习讲书有啥关系呢?是让我回炉重造去参加辩论队?还是让我找个主持人的工作来练习练习?而且有些故事还会把人带偏,比如三本书撑起一门课这事。这是啥值得夸赞的事吗?没有相关经验,临时抱佛脚读三本书做个PPT,把下面的人忽悠住了,钱到手了。这事是想告诉我们,傻子才踏踏实实读书?有名气、有口才、会忽悠人才是重点?这本书真的很像作者的一篇讲书稿,行文不能说没有思考,但是确实比较有限。每个小节长短不一,有些章节没话说就一笔带过,有些说到兴头上就刹不住车。思维在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之间跳来跳去,常常出现不为主旨服务的情况。像是在炫耀自己读过很多书,但是引用到的书又没有一本大部头,几乎全都是入门书,嗐。最后的最后,对于樊登读书会这种听书的形式,我还有些话要讲。我干脆把课堂搬到互联网上。让没有时间和能力读出精髓、读出味道的人,也能走进书香世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获得真正的改变。2013年,樊登读书会就这样成立了。所以,樊登读书会真正的价值不是也不应该是把知识嚼碎喂给别人,而应当是吸引人读书,让那些读不进去的人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能坚持阅读、实践知识,进而获得改变。但现实是,太多人听完一本书,就以为自己读过了、读懂了、学会了。实际上,要想把书里的东西真正变成自己的,听书远远达不到目标。而且,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甚至觉得听书可能是一种危险的学习方式。因为讲书人讲的东西是有选择性的,一本书的精华到底被保留了多少,真的很难说。而且最后你听到的可能都不是原书作者的观点,很可能只是樊登的观点而已。如果你不读原著,根本不知道作者实际说了什么。快餐文化时代,相比“每年一起读50本书”这种数量带来的满足感、这种快速拥有知识的安全感,静下心来慢慢读懂一本书真的太难了。听书不是一个新行业,也不是知识付费的新行业,而是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学习习惯的改变。教育和商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商业的本质是迎合,而教育的本质是改变。希望樊登读书重拾教育的初心,不要变成迎合流量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