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匿名分享人是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财务总监。访谈于2024年12月初通过书面访谈和微信聊天的方式进行。访谈得到了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支持,由此向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的分贝基金“帮听障孩子听清世界”提供了捐资。
我是一名80后,老家是在中部一个省份,算是留守儿童,但是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在小学、初中时都比较贪玩,成绩都是中下等。
我中考后是想读个中专学电子维修类的专业的,这也是我当时很有兴趣的方向。我一个在读大学的表哥知道了这个事情,给我写了一封四五页的信,告诉我这样选择我的人生可能是怎样的,为什么不能这样选择,他的建议和思考,等等。我听进去了,最后家里花钱帮我“买进了”高中(当时好像是合规的)。在这里要认真感谢一下我的表哥,没有他的这封信我可能现在就是某个工厂里的一名螺丝工。
在高中时我有点醒悟过来了,但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成绩整体还是跟不上。我那时比较喜欢看报纸杂志,长了一些见识。我在高中时预料到以我的成绩是难以考到一所好大学的,未来就业会很有难度。所以就瞄准了读大学后通过继续刻苦学习能通过考证之类的方式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专业,当时瞄准了会计和法律两个专业。在高中时我还买了注册会计师法和律师法之类的书籍进行了解。最后权衡下来,发现我本科也考不上,司法考试需要本科学历才有资格,所以只能选择会计。
不出意外,2006年高考后分数只能读大专,所以选了一所民办高校。学校有专科和本科,我读的是大专,学费比较贵。专业就是管理学院下的会计学,当时有四个班,每个班有四十多人。
读大学时我非常刻苦,大一下学期就用高中毕业证去报名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近200个同学中少数几个在大一就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然后大二又托关系去考了初级会计师,高分通过。大三时又托关系去报名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不过都没有通过。但是作为刚毕业的大专应届生,参加了注会考试我还是比较自豪的,这段经历也放在了简历上,感觉对我就业还是有一点点帮助。
我在广州参加招聘会,面试进了一家港资制造业公司做会计工作,算是正式的第一份会计工作。这家公司主要给一些国际品牌做代工,工厂2000人左右。公司比较传统,管理流程比较完善。我在这家公司先后做过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协助过预算分析、内审、税务,对我个人的成长帮助还是比较大。但是财务团队10人,七八人在本公司工作了10年,觉得没啥太大前景,工资也比较低,所以我工作了三年就离职了,离职时工资不到3000元。不过在这家公司还是比较忙的,我又谈了女朋友,所以虽然我还在继续参加注会考试,但是都没有通过。
12年来深圳后,我也是进了一家制造业公司,规模和前面一家差不多,但是管理成熟度要差很多,公司当时成本核算不准,入职岗位是成本会计,月薪5000元,在我求职迷茫时会计视野论坛提供了帮助。公司管理比较扁平化,财务六七人,一个财务经理,其余都是会计和出纳。入职后两三个月,经过自己的摸索,认为当时刚刚上线一年多的ERP系统有很大的问题,这真是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了。最后的结果是确定系统库存和实际库存完全不准,物料编码等基础资料逻辑也有问题,BOM表也普遍不准。成本核算也无从谈起,在我的建议下,老板决定重新实施ERP上线。
我之前对ERP只是一个使用者,对ERP系统的特点、流程这些都不太熟悉。ERP重新上线的组长是财务经理和外部顾问,我是协助者。不过在实际的上线过程中,主要部分工作都是我负责做的。其中供应链模块和生产管理模块的重构基本都是我主导的,物料编码规则和BOM规则的建立也是我推动去做的。在实施过程中,边了解业务边查资料,ERP系统的帮助手册,百度文库里的金蝶ERP各种文档和经验分享,都是我学习和参考的对象。这段经历,对我成长非常快。
入职一年左右,公司的ERP重新上线了。我对ERP的一些细节和小功能点,甚至比外部顾问还要熟悉。系统上线后,基于对公司业务的了解,以及老板的诉求,我逐步增加了运营类管理的工作,比如监督销售、采购、计划、生产的流程效率,销售、采购的单价审批等等工作。
我一共在这家公司工作5年,同时在参加注会考试。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看书听课,8点出门去上班,晚上也会学一两小时,周末、放假基本都是泡在图书馆。2013年我通过了会计和税法的考试,持续到2016年才把专业阶段都通过了。2017年离职,离职时职位是财务主管,月薪接近1万。
离职后我去了一家物流集团的电商公司工作,职位是财务经理,负责核算、税务等工作,实际重点在负责流程梳理和财务信息化,也有比较大的成长,视野更开阔一些。这家公司在行业内名声比较大,但是管理比较粗放也比较狼性,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看到CFO换了3个。在第二个CFO被换掉的时候,我开始重新看机会。因为我看出公司老板对财务的态度和诉求,认为继续待着没意义了。离职时,月薪接近2万。
2018年底,我面试进了一家公司做核算总监岗位。公司的总裁对财务特别是核算非常看重,我有同行经验又通过了注会考试,当时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自驱力算是比较打动他。我30岁出头就去了这家公司做总监,也是这家公司里最年轻的一个总监。
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两三年,也是比较动荡,我入职后不久公司新引入了一名CFO。我和这个CFO配合了比较多的工作,包括财务架构重组、财务信息化等等。在此期间,总裁和董事长管理理念不一致,总裁算是半退了。我和当时的CFO配合比较好,但是也得罪了一些元老。CFO最后也因为和董事长的管理理念不一致离职了。我还留职,尽管董事长也比较认可我,但是和其他几位总监分歧比较大,内部工作也比较难协调,我又开始重新寻找机会。在这家公司离职时月薪接近3万。
疫情时期,我入职了现在这家公司,算是一家科技公司,任财务总监。这段经历还在进行中,暂时就不讲了。
关于职业未来,我的长期规划,还是希望能加入一家初创公司,作为这家公司的CFO,带领公司IPO成功。
高三时选定了会计方向后,我就坚定了决心在会计道路上走到底,虽然偶尔也羡慕一些其他的职业,但是我很清楚那些职业我就算选了,也不一定比现在机会更多。我目前的职业成就远远超过我自己当时的期待,所以我不会重新选择。
经济学家何帆提出了一个“苟且红利”的说法。“苟且红利”是指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而你只要在别人觉得没必要的地方,自己坚决不苟且,并且在别人不那么认真的地方,自己多较劲一点,自己深想一步,多认真一点,你就能享受到专属于自己的红利。
我很喜欢这段话,我目前的职业成绩看起来比多数大学同学更好,我自己总结下来,我的成长主要就是享受到了这个苟且红利。不管是读大学还是工作中,我只做到了比多数同学和同事更刻苦一些,多花了一点时间多动了一些脑筋,也多查了一些资料多请教了一些人而已。我肯定不算是很聪明的人,加班也不算是很厉害,但是多下了一些功夫且坚持做下去,再加点运气就能把握住机会做到比多数同学更突出。
现在很流行躺平这个说法,我很不认同。身边确实也有同事是这个态度去做事,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这种背景没那么优秀但是稍微努力一些的人来说,带来了更大的机会。
结果就是,“你的苟且正在成为别人的红利,你的敷衍了事衬托出了别人的工作认真,让领导看到了别人出色的表现,并且获得了更多的红利。”
对于刚进入职场或即将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不要躺平,多努力一点就能享受到苟且红利。但是,也不能光低头做事,还是要多抬头看看,多找身边的人还有前辈虚心请教一下。更实务一点的建议是,就算没有换工作的打算,也要每两年找机会去面试一下,面试过程是了解自己市场价值,自己差距,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认为对于非985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想继续选择财务工作,尽量通过CPA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CPA了,不光是更全面系统的学习一下财务相关的知识点,也是一种专业的证明,同时也能对外释放一个信号:自己是在持续学习且有很高自驱力的人。
所以,如果不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别想那么多,抓紧时间通过考试就好了。这个考试可能不能直接带来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总能带来很多帮助。
注会考试的六科中,任何一个科目对我个人的帮助都是很大的。特别是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科,审计能让我们对完整的内控和流程有一个很好的感知,和外部审计对话也有更高的底气。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知识点,对公司战略的定位、经营分析、组织架构的调整、商业路径的选择等等,都能带来很大的帮助,最少能够让你更能理解公司的业务。
(更多人物访谈,请点击本文合集阅读。欢迎微信联系241322,自荐或推荐受访人。)
★★星光系列访谈部分文章★★
2024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毕业)当年本科分读的会计电算化专科 毕业9年有人后悔了
2024年10月,(重庆理工大学2020年毕业)会计专升本毕业4年一路都在考试 有人拿证有人读博
2024年11月,(东南沿海一本2020年毕业)一本财务管理毕业4年 多数已稳定工作
2024年11月,(湖北二本财务管理2015年毕业)6位湖北人 都在做财务 5人在武汉
2024年12月,南京普通本科 4个财管专业男生毕业6年的职业轨迹与人生选择
深入阅读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