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央军委为红军卫生工作的奠基人贺诚补授中将军衔,这是新中国最后一位被授予的开国中将。
之所以时间比别人晚,主要是因为55年时他正因为“犯错”而在“学习”,直到58年才洗去冤屈。
贺诚,190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好学。
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露,仿佛那书本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21岁那年,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卓越的才华,贺诚成功考入北京军医大学,一时之间,乡亲邻里无不啧啧称奇,将其视为“鲤鱼跃龙门”的典范。
在那个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年代,贺诚作为农民子弟能够上大学,实属不易。
这背后,是他父亲贺隆旦无数次与地主恶霸贺金山斗智斗勇的艰辛历程。
贺隆旦,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汉子,因不愿受地主欺压,更看不惯其横行乡里,毅然选择了反抗。
然而,这却招来了贺金山一伙人的疯狂报复。尽管如此,贺隆旦仍未放弃对儿子的期望,他砸锅卖铁供贺诚读书,希望他能“学而优则仕”,有朝一日能替自己出这口恶气。
贺诚不负众望,学业有成,且成绩斐然。但他并未选择步入仕途,而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一决定,无疑是对父亲期望的一种背离,但贺诚深知,只有革命才能解救这苦难的国家和人民。
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从此音讯全无,只留下父亲在家乡继续与地主恶霸斗争的身影。
贺隆旦在家乡与地主恶霸的斗争中,虽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他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儿子会回来,为他讨回公道。
然而,直到临终前,他仍未如愿以偿。他留下遗言:“……把我埋在贺胜沟垭口上,我要望着宗霖(贺诚原名)娃儿回来!”
这份执着与期盼,令人动容。
贺诚24岁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誓要为这风雨飘摇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便与革命紧密相连,成为了一名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1926年。那一年,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无数仁人志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贺诚因故被学校开除,但党组织并未因此放弃他,反而将他视为一颗重要的革命种子,安排他到南方参加北伐战争。
贺诚欣然应允,披上白大褂,以军医的身份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
贺诚自踏上革命道路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信仰着革命的理想。即使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样的白色恐怖,他也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
1927年的广州起义,他带着第4军军医处参加,并担任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起义失败后他与突围出去的同志一起抵达海陆丰,担任后方医院院长。
从这一年开始,贺诚就一直是人民军队医疗战线的重要人物,历任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委、军委总卫生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部长等职。
后来,他辗转来到中央苏区,与毛主席、朱老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肩作战,共同书写了革命的辉煌篇章。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贺诚间接救过陈毅元帅的命。红军长征前夕,陈老总由于腿伤住院,没办法跟着大部队行走,就被留在了苏区。
周总理跟陈老总交情很好,出发前特意去看望一次,当得知陈老总腿部有颗子弹没取出来后,立即说:不能让你这样留下!
随后周总理把贺诚叫来,由贺诚来为陈老总做手术,经过一番努力,子弹总算取出,后来陈老总也得以行动自如。
如果没有周总理关心、贺诚相助,一瘸一拐的陈老总肯定无法躲过国民党的疯狂搜捕,那就真的是“此去泉台招旧部”了。
长征路上,贺诚的身影同样坚定而挺拔。他克服重重困难,与战友们一起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1936年,毛主席派他护送王稼祥去苏联治病。这一去,便是数年之久。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才得以回到国内,出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部长兼政委。
新中国成立前夕,贺诚被召回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先后担任过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过,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195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他陷入了困境。
那时,中央军委决定在军委卫生部新设立一个部门,原《八一》杂志社的社长白学光被调任为政治部主任。
此人急于立功,未经深入调研便草率地写了一份夸大其词的报告。他指责卫生部存在严重的浪费和官僚作风,将形势说得危言耸听。
客观来讲,国家刚刚成立,很多事情都在摸索阶段,卫生部的确存在问题,但白学光为夺人眼球,把一般形势说得危言耸听,材料中的指责大多严重失真。
但这份报告恰好撞上了毛主席正在构思推动医疗平等、痛恨官僚主义的枪口上。
毛主席看过报告后,大为震怒,批示道:“从这份材料上看,军委卫生部无领导、无政治,专门吃饭、当官、做老爷……”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责,贺诚没有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他主动站出来,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以保护部下的安全。
这一举动却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1953年7月,贺诚被免去军委卫生部部长一职,送去党校学习,后来又因“压制中医、排斥中医”的莫须有罪名被扣上了帽子,错过了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
说起来也是冤枉,红军时期缺少药物,贺诚为救治伤员,学习、改良过很多土方子,他亲手用中药去治疗,怎么可能“压制”、“排斥”中医呢?
因此,贺诚虽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过对革命的信仰和对真理的追求。他不断地写申诉信,驳斥了那些强加在自己头上的“帽子”,希望能够洗清冤屈。
终于,在组织的调查下,真相大白于天下。贺诚得以沉冤昭雪,并在195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一迟来的荣誉,是对他多年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过他。特殊时期,邱会作又私立专案,揪斗贺诚。
1968年,他被加上“里通外国”的罪名,抄了家。
1969年,根据林的第一号命令,贺诚被遣散到山西太原总后勤干休所。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里,贺诚依然保持着对革命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1971年,林坠亡国外,不少老干部得到“解放”复出参加工作,贺诚却迟迟没有收到消息。
他并未因此气馁或绝望,而是鼓起勇气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信。
他在信中写道:“主席,我写这封信的心情是沉重又激动的,但我对前途是乐观的。我希望我的未来是死在工作岗位上,而不是死在干休所。”
这封信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贺诚前行的道路。
毛主席收到信后,亲自批复:“贺诚同志来信,望中央处理,我意予以工作。”
尽管有了毛主席的批示,贺诚的工作却迟迟未能落实。直到1975年初,贺诚之女贺礼荣给复出的邓公写了一封信,反映父亲的情况。
邓公收到信后,迅速转呈毛主席,并强烈提议让贺诚复出参加工作。
毛主席看到信后,既惊讶又愤怒:“贺诚同志的事,我3年前就已经批过,为何还要再议?”
但多说无益,毛主席再次做出批示:“贺诚幸存,傅(连璋)已入土,呜呼哀哉……贺诚无罪,当然应予分配工作。过去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
毛主席说的“傅”即傅连璋,同样是医疗战线一路走过来的重要人才,可惜已被迫害至死,这是毛主席非常心痛的事。
有了毛主席的再次批示,贺诚终于得以复出,出任总后第一副部长,并当选为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2年,贺诚离职休养;1992年,他安详离世,享年91岁。
贺诚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却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本文3100字,4图,喜欢请赞赏、点赞、点在看、转发、评论,由衷感谢!
推荐也阅
他是北京军区原司令员,由上校直升中将,万里的儿女亲家,儿子也是位中将
他资历比徐帅都老,部下出了2大将15上将,大授衔时却仅授中将衔
更多精彩请关注系列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