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毛主席邓公英雄所见略同,他却大斗张春桥王洪文

文化   2024-11-22 17:02   北京  

历史虽然严肃,但也可以很有趣。

而那些曾经为国家付出过青春和热血的将领们,他们的故事,更应该被我们铭记和传颂。

因为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1973年12月,毛主席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动。

为了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毛主席决定重新启用一批被打倒和被排斥的老干部,并着手亲自掌控军队。

在周总理的积极努力下,毛主席同意邓小平复出工作,并在1973年3月10日,恢复了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后来,听说是毛主席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中,专门讲到各大军区司令员久未调动的问题,他问邓小平怎办?

邓小平沉思片刻,随后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和毛主席的茶杯对换了一下。

毛主席会心一笑说:“英雄所见略同。”

在一次相关会议上,毛主席说:“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调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动?毛主席接着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有好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拍板就算。”“主要问题是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政治委员不走。”

虽然做足了铺垫,然而,此举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背后蕴含深意,既是为了给政治新星王洪文铺设一条金光大道,也是为了防止军中再次出现“一言堂”的现象,确保军队之舟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正如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军队亦需常换常新,方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而在这场人事大调整中,许世友将军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他与张春桥之间的恩怨情仇,如同戏剧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许世友,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立场,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他性格直率,敢作敢当,不畏强权,这种性格使他在军中赢得了“虎将”的美誉。

然而,正是这种直率的性格,也让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屡受挫。面对张春桥的挑衅与打压,许世友从未妥协,他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军人的尊严与荣誉。

而张春桥,作为当时的政治新星,他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野心。他试图通过控制军队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但许世友的存在无疑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大障碍。

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公开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许世友虽然表面上处于劣势,但他却从未放弃过抗争,果断将与张春桥抗争的廖政国调回南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精神,但此举无疑是在向张春桥宣战。

而张春桥虽然暂时取得了上风,但他也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毛主席坐镇北京,对地方上的风起云涌了如指掌。他深知,许世友与张春桥之间的矛盾若不能化解,将对国家大局产生不利影响。

于是,1967年,张春桥被任命为南京军区政委,试图以此缓和双方关系。

但许世友却对此大为不满,直言:“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打过仗也穿上军服了。”

言辞之中,尽显对张春桥的不屑与不满。

数月后,毛主席亲临上海视察,张春桥全程陪同。而此时的许世友,在几杯小酒的催化下,壮着胆子去见毛主席。

他一见毛主席,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如泉涌般流出,仿佛要将心中的委屈与不满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

毛主席见状,连忙安慰道:“莫哭,莫哭,好好干革命。”

许世友擦着泪水,坚定地表态:“我没二心啊,是跟着你走的。”

然而,这场会面并未能彻底消除两人之间的隔阂。

后来,中央曾有意让许世友进京担任参谋总长一职,以期通过职位的升迁来化解他与张春桥之间的矛盾。

然而,许世友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任命,甚至大放厥词:“要我进京,当什么人都不服的总长,还不如一头扎进长江,淹死得了。”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足见许世友性格之刚烈、脾气之火爆。

在“十大”会上,当主席团名单新增了几位成员时,许世友再次表达了不满。

他直言不讳地说:“依我看,只有一个副主席就行了。”

言下之意,是对王洪文年轻且资历尚浅的不满。

张春桥听后,怒不可遏,反问道:“你反对主席意见,是什么意思?”

许世友毫不畏惧,大声回呛:“你少给我戴高帽,你有什么了不起!”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眼见将相失和,国家大局为重,毛主席不得不亲自出面调解。在毛主席的威严下,许世友最终写下了检讨信。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迫于无奈之举,许世友心中仍是不服。

终于,到了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关键时刻。面对王洪文这位“青年才俊”,许世友借此给他一个下马威。

毛泽东还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故意让王洪文这个中共中央副主席点名。

王洪文仗恃着毛泽东的重用,拿起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名册,第一个就点了:“许世友。”

坐在台下的许世友仰着脸,望着天花板,装做未听见。

“许世友!”王洪文提高了嗓音。

“咚!”随着王洪文的叫声,许世友把自己面前的茶杯猛的一下砸在台面上,看也不看王洪文一眼。

许世友的做法弄得王洪文很尴尬。这时,睿智的周恩来出来解围,他从王洪文手中接过八大军区司令员名单,头一个喊:“丁盛。”丁盛答:“到!”再喊“陈锡联。”陈也响亮地答“到!”

然后,周恩来才喊“许世友”,这时,许世友不仅响亮地回答,还站起来向主席台上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一严峻的事实说明,王洪文的资历还远远不够当接班人的要求,军队将领就不服。

但是对调工作还是按计划进行,这场对调虽然夹杂着个人恩怨与政治斗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于军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如古语所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虽然过程曲折坎坷,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这场人事调整中,许世友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现实。他深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无论心中有多少不满与委屈,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上级的命令。

于是,他默默地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新岗位的征途。

而张春桥呢?虽然在这场“较量”中暂时占据了上风,但他心中也明白,较量远没有结束。未来的路还很长,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各自的本事与造化。

这场对调不仅是对八大军区司令员的一次考验与历练,更是对国家大局的一次深刻洞察与调整。

它告诉我们: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的恩怨与得失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

如今,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时,不禁感慨万千。那些曾经为国家付出过青春与热血的将领们,他们的故事与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这场对调也将成为一段传奇佳话,被后人传颂与铭记。

正所谓“风云变幻莫测时,英雄豪杰显身手。乾坤大挪移中见,国家安危系心头。”

这段历史虽然曲折复杂,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哲理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本文2800字,4图,喜欢请关注、赞赏、点赞、点在看、转发、评论,由衷感谢!


推荐也阅

八大军区六个司令都曾是他的手下,听闻他去世,许世友哭得站不稳

毛泽东为何要许世友5读《红楼梦》?许为难之下竟如此读!

邓小平复出后,萧劲光大将让他必须警惕2个人,邓公却言:我知道该怎么做

他官至副国级,江青却叫嚣要枪毙他,毛主席邓小平坚决保他,毛主席还亲自批示4个字

更多精彩请关注系列公号


日知录
关注日知录( ID:rzl-366), 读典,品典,用典。 新解世间事, 知人,敬人,做人。 奴婢“日知录”主持乐儿,和我一起重逢神奇,再见惊艳,快乐每一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