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逝世后,邓公找到两人密谈,谈话内容公开后却惹众人强烈反对

文化   2024-11-21 17:01   北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仅是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誓言,亦是邓公、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告白。

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即使到了晚年,亦不忘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话说1986年,金秋十月,华夏大地沉浸在一片肃穆之中,皆因一位国之栋梁——叶剑英元帅,于10月22日溘然长逝。

此消息一出,举国哀悼,尤其是与叶帅相交甚笃的邓公,闻讯之下,悲痛欲绝,竟不顾医嘱,重拾旧习,点燃香烟,以烟雾缭绕寄托哀思。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追悼会次日,即10月30日清晨,晨光熹微,邓公与李先念并肩而行,步履沉稳,直奔陈云府邸而去。

此番聚会,非同小可,三位老同志齐聚一堂,必有要事相商。

陈云见二人来访,心中已明了七八分,遂挥手示意左右退下,以免打扰。

此时,警卫赵天元正欲前往值班室小憩,忽闻电铃骤响,心中一惊,旋即转身疾步返回。

原来,此铃声乃李先念所按,只为吩咐赵天元速去通知邓公秘书张宝忠,取香烟来。

自此,直至三人会谈结束,那电铃再未响起,会谈内容亦成不解之谜。

据回忆,会谈室内,烟雾缭绕,气氛凝重。邓公、陈云、李先念三人围坐,或沉思,或低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相视一笑,其情其景,难以言表。

赵天元在外守候,心急如焚,却只能干着急,无从得知会谈内容。

终于,会谈告一段落,电铃声再次响起,赵天元急忙进屋,只见室内空无一人,唯余烟灰缸中六支烟蒂,诉说着方才的激烈讨论。

邓公虽年迈体衰,医嘱严禁吸烟,但此刻却烟不离手,足见会谈之重要,内容之深刻。

据警卫员回忆,在短短80分钟内,邓公抽完了6支烟。

烟雾缭绕中,他不断向陈云和李先念重复着一句话:“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邓公所指的这件事,就是老干部退休的问题。

在邓公看来,现在是中央进行大换血的关键时候,要为中国的将来培养一批得力的新干部。

可对当时的中央政府来说,想要“辞旧迎新”,实在太难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一种非常不合理的状态,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

根据当年的统计数字,在中管干部中,60岁以上的占50.55%,其中65岁以上的26.7%,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61岁以上。

许多老干部年老体衰,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已经完全跟不上工作的需求,但却仍然奋战在领导的第一线。

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年轻干部的成长空间,使得干部队伍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难以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干部素质和活力的要求。

不管是县委,市委,还是国务院,一眼望去,所有的领导班子几乎都是白发老人。

这种现状让邓公忧心不已。所以,邓公下定决心,必须要在自己任期内,把这件事情落实下来。

可是,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阻力。

当时,也有不少人劝说邓公,不如把这件事情缓一缓。反正,等个十年八年,老干部们总有离开岗位的一天。

但事情不是等出来的,最紧要的问题是,老干部们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了。

但是,直至次年10月19日,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陈云方透露会谈详情。

原来,叶帅仙逝后,邓公、陈云、李先念三位老深感责任重大,遂商定在第13届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共同引退,率先垂范,以让贤于后辈。

此决定非为一己之私,实乃心系国家,着眼未来。

这次密谈之后,邓公、陈云、李先念三人分头行动,在党内积极宣传建立退休制度的必要性,做通了许多老同志的思想工作。

然而,此议一出,仍然遭到中央部分同志的强烈反对,认为三位老同志经验丰富,是国家之瑰宝,不宜轻易退隐。

经一番权衡利弊,三人最终决定退出中央第一线领导岗位,但仍以顾问身份,继续为国家出谋划策。

此举实乃响应邓公早年提出的“干部年轻化”号召,意在培养新一代领导力量,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邓公深知,若老一辈干部始终占据高位,年轻干部将难以获得锻炼机会,国家亦将失去活力。

而且,邓公深知,自己、陈云和李先念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必须以身作则。

如果他们身为国家领导人不带头,那其他人就更不愿意退下来了。

因此,三人毅然决定,以退为进,为年轻人腾出空间。

此决定一出,党内反响热烈,众多老一辈革命家如彭真、邓颖超等,亦纷纷响应,主动辞去职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干部年轻化。

此举不仅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更为国家领导层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国家发展更加蓬勃有力。

这一决定,更彰显了他们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

但还有一些老干部的工作依旧做不通,这批人的问题反而是最难解决的。

因为,他们既没有强烈的反对中央的意见,可实际操作的时候又糊弄不清,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交给年轻人。

用当时社会上的话来形容,这些人是一些“软钉子”,虽然不扎手,可却实实在在的占了位子。

所以,思来想去,邓公和陈云提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顾问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在原本的中央委员会之外,另设立顾问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将他们纳入其中。

果然,这两个委员会一设立,老干部们的抗拒心理顿时没有那么重了。

因为,进入了中央顾问委员会之后,虽然权力不再像之前那么大,但仍然可以为中央出谋划策。

而且,老年干部和年轻干部之间原本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缓和,从竞争关系,变成了传帮带关系。

回首往昔,那场会谈虽已尘封岁月,但其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三位老同志以国家为重,个人荣辱置之度外,其胸怀之宽广,令人敬仰。

他们虽身处高位,却心系百姓,时刻不忘国家发展大局,其精神之伟大,令人动容。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而那场会谈后,党内风气焕然一新,年轻干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确没有辜负邓公的希望,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出了惊人的成绩,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这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真实写照。

而当年那些高风亮节的老干部们,得益于制度的完善,在离退休之后,也享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能够安度晚年。

邓公在叶剑英病逝后的这一关键决定,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如今,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三位老同志的精神却永载史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与奉献,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本文2800字,3图,喜欢请关注、赞赏、点赞、点在看、转发、评论,由衷感谢!


推荐也阅

1975年,邓公强烈提议让此人复出,毛主席为何既惊讶又十分愤怒?

林彪号称“战神”,为何不敢去抗美援朝?多年后邓公聂帅一语道破玄机

聂帅临终前有一个遗愿,却遭邓公断然拒绝:如果满足,我就是民族罪人

粉碎“四人帮”后,陈永贵公然挑衅邓公:您这身子骨可得硬朗些,别再折腾了!

毛主席问邓公:我走后新中国会怎样?邓公惊人之语毛主席高度认可赞赏

更多精彩请关注系列公号


日知录
关注日知录( ID:rzl-366), 读典,品典,用典。 新解世间事, 知人,敬人,做人。 奴婢“日知录”主持乐儿,和我一起重逢神奇,再见惊艳,快乐每一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