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捐赠70余万元
西北门临近湖北大学地铁站D口
是方便同学们进出的重要出入口
全长14.6米,通高7.7米
大门外立面采用水刷石传统工艺
“湖北大学“牌匾采用汉白玉石材
字体复刻原大门式样
细部线条采用淡米黄色大理石材质
整体怀旧质朴、庄重朴实
恰逢该校政教系建系50周年
在时任政教系辅导员郭劲松老师
政教91级班级成员熊友华、李莉等提议
以陈国民为代表的政教1991级校友
最终筹措70余万元
座谈会现场
全体校友颁发纪念牌
▲侯勇为政教系91级全体校友颁发捐赠纪念牌
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侯勇:一所大学的校门承载着师生校友对学校的记忆与情感,更重要的是,这次校门复原,展示了校友们反哺母校的绵绵情意,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底蕴。
陈国民校友:回忆起曾在学校的点滴,感慨万千。此次借复建校门表达对母校的感谢,完成了我们共同的心愿。
校门复原工程设计团队负责人、湖大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叶云:立习坎精神,续百年湖大,建灵动校园,创都市书院,此次复建也践行了我们学校近年来在校园建设中的整体设计理念。
据了解,复建工程于今年6月启动
设计团队根据老照片推算校门规模
走访档案馆、校史馆等征集意见
约请老同志和学校相关部门人员
穿过岁月的那道门
1957年秋,湖北省委决定将湖北师范专科学校与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为一校,命名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据《湖北大学校史(1931-1991)》记载,当年8月11日至9月14日,武汉师专由汉口赵家条迁至武昌宝积庵(此前为华中农学院校址,当前我校武昌校区所在地),湖北师专仍驻武昌马房山。1958年暑期,马房山分部迁入。1958年8月,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
“那时我们还是学生,出入校门的时间很少,基本都待在校内。”我校退休教职工、原宣传部部长王体正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武汉师范学院校门外,长长的一条路直通和平大道,道路两旁是成片的农田,“平时进出校门的主要是教职工,他们大部分是去车辆厂买菜。”
“校门内也是一条主干道,进门方向的左边是一栋红色三层楼房,内设数学、历史和地理三个专业,右边有一棵粗壮的雪松,旁边也是红色的两层建筑,用于学校行政办公。”对于旧时的校园景象,王体正如数家珍。他回忆说,那时校园里的建筑主要由三、四栋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家属区组成,校园内有很多田地,“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里,上课、阅读,还有劳动。”
1984年,随着武汉师范学院校门上方的标识改为红色毛体“湖北大学”,校门立柱上的标识也多了起来,“湖北大学”“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湖北省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上世纪90年代,随着武青三干道(现友谊大道)的修建通车,进出校门的车辆、行人也逐渐变得多起来。
“武师时期的这个门,承载着我们一代代湖大人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变化中,校门是一种有形的记忆载体,一代一代青年人走过这道门,他们积淀了校园精神,滋养了校园情怀,绵延着校园文化。
铭记青春的那道门
2001年,建校70年之际,学校综合楼前启用新的主校门,整体造型类似“山”字,原校门改为西北门,牌坊式造型也随后拆除。2021年10月12日,湖北大学新校门落成。2023年6月,湖北大学西北门复原工程启动,11月底,武汉师范学院大门复原完成。
“校门内是大学四年的生活,走出去啊,就要面对社会的现实人生咯。”对于1991级校友陈国民来说,校门不仅是门,还是承载了求学时光的青春记忆。
陈国民记忆中的校门,永远是热热闹闹的。“学校当时就这个门和油料所的侧门,在学校里待久了,我们就从校门走出去玩。”他说,90年代后,随着武青三干道的开通,走出校门的师生越来越多,他与同学们的娱乐生活大都集中在老校门对面那一条街上。
陈国民说,在湖大的求学岁月为他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系友也一直保持联系。2024年是学校转型发展四十年,恰逢政教系建系50周年。在时任政教系辅导员郭劲松老师和政教91级班级成员熊友华、李莉等的提议下,以陈国民为代表的政教91级校友最终筹措70余万元,复原捐建湖北大学西北门。
陈国民毕业后在建筑工程行业工作过,带着对母校的记忆与怀念,他主动承担了复建工程施工中的大部分工作。他说,“这扇门铭记了我们的青春,现在老校门复原成功了,希望越来越多的校友们能回来,穿过这扇门,归来仍少年。”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向正鹏 审核/刘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