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为中国而设计”第十一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

文化   2024-10-25 23:15   天津  



“为中国而设计”第十一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




一、展览及学术会议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构筑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图景,中国美术家协会定于2024年10月在天津举办“为中国而设计”第十一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暨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秉承“为中国而设计”的理念,结合新时代设计领域的民生关切和社会热点,以“环境艺术的‘水’营造”为主题,把环境艺术设计置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自然环境之中,关注生态环境,聚焦生活品质,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己任,积极回应新时代的召唤。欢迎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同仁走进天津美术学院,共筑环境艺术设计大厦。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


协办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天津市河北区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天津正标津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三、展览及学术会议信息



展览主题


“为中国而设计”第十一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25日——11月8日


展览地点


天津美术学院 美术馆


学术会议地点


天津美术学院 美术馆报告厅


四、参展作品介绍



本次展览围绕环境艺术的“水”营造为主题,聚焦中国传统及当代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融合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能够反映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本次展览共展出212组设计作品,作品涵盖室外环境设计(包括景观园林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景观艺术品设计)、室内设计(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博物馆展陈设计、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家具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大地艺术设计等。


在环境设计领域,每一个设计都蕴含着“金、木、水、火、土”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本次“为中国而设计”中,我们将通过“水”的元素,以透视当下如火如荼的人居环境设计景象。


(作品展示)

作品:《银杏之忆》

作者:史钟颖、蔡凌豪

作品:《碧海同心——珠海城市阳台天桥海滨公园天桥设计》

作者:薛准、王琳、汪建松、周萌、范建生、陆达、胡永衡、唐祖宁、张海、陈前融、卢兴、颜轶航、黄文华

 作品:格调隐翠轩•漂浮美术馆 

 作者:孙迪

作品:崇明乡聚试验田 

作者:俞昌斌


五、学术会议介绍


主会场演讲嘉宾 王其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政府授衔“古建筑学家”。

演讲题目:《大运河与古都北京的园林化建构》

内容概要:透过文献图档的挖掘梳理,全景展现大运河与古都北京的园林化营建过程:由艮岳石的岩相鉴定引出其金代自汴梁经御河辇运的历程,剖析以北运河枢纽为中心的元大都建置格局,揭示清代结合水利建设的都市园林化建构实现了北京的增华。

汪民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

演讲题目:《何为器具?》

内容概要:器具是指人类为了完成特定任务而使用的各种工具或设备,讲座将结合海德格尔的哲学讨论“器具”与“人”的关系。

陈文令

著名当代艺术家、雕塑家。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荣誉院士,中澳艺术大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觉魔术师。

演讲题目:《金谷溪岸艺术公园》

内容概要:在艺术创作中,很多偶然性的发现往往比刻意营造更富魔力。2021年底,我从北京回到家乡泉州安溪金谷村。在金谷一溪两岸的40亩地里,没有采用一张正式的设计图和施工图,受中国古代园林叠山造园营造方式的启发,因时因地、因势因材进行自由的建造,用在地性的创作方式堆起一个充满乡间野趣的公益性艺术公园。期待再用若干年时间,打造一个以金谷溪岸为中心的生活艺术村,使整个村庄“见人见物见生活”,人和各种生灵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互为共生。

沈康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学院院长,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办主任,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设计学科带头人。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委员,环境设计委员会委员。

讲座题目:《一座海岛渔村的十年设计》

内容概要:珠海桂山岛渔村环境设计综合实践是从尊重当地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生产需求出发,通过地方品牌形象的设计擦亮渔村底色,同时采取适度设计的轻量化干预,以微观织补重塑地方风貌,采取多种设计手段和形式激活地方的活力和潜能,以海岛新风貌的提升助力渔村新生活的创生。

涂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游艇及水上环境研究所所长,国产邮轮美学课题清华大学课题组组长。以环境美学视角研究滨水环境设计,关注技术、消费文化和人居环境设计的交互、整合和创新。

演讲题目: 《“邮轮美学设计技术研究”之辨》

内容概要:2017年本人参加了某部委课题下的一个名为“邮轮美学设计技术研究”子课题,工作中寻求发现这个时代中国乘客的群体的行为模式、观念的技术和手段,并寻求通过文化创新在世界邮轮商业环境中进行实践和运用,2024年1月1日国产大邮轮已经投入了商业运营。讲演结合本人负责的课题工作及国产大邮轮的艺术陈设设计,总结对该项目的概念、定义及工作中的困惑、理解和认知,也希望通过会议交流,对新阶段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提供一点思考和支撑。

岑国和

国家级B类人才,国家级工匠名师,荣获阿联酋“最佳国际文化遗产实践者”奖。浙江岑家木船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为抢救、保存、研究、制作、宣传濒临消失的中国古代木船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

演讲题目:《传统木船制造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内容概要:浙江岑家木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舟山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保护单位,也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演讲围绕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承实践展开,介绍了岑家木船非遗项目,阐述技艺传承载体的内涵建设、功能创新,以及“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的创新发展思路。面向未来,岑家木船将继续在宣传、保护和传承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上开拓创新,努力为非遗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鲁睿

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环境艺委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装饰艺术与科技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理事。中国室内装饰学会常务理事、教育专家库专家。

演讲题目:《海河的姿态——艺术视野下的城市更新》

内容概要:海河,从一条自然河流一步步发展成当代天津城市的核心,在天津城市更新中具有独特面貌和作用。一方面,结合现代城市美学理论,通过实际案例,展示雕塑、装置艺术、光影设计等多种方式,讨论艺术是如何参与海河更新,重新塑造城市空间,让城市焕发新的美学光彩。另一方面,从“参与式设计”的角度,探讨市民和社区在海河更新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最后,展望未来,看看艺术能如何引领海河更新,推动天津的文化复兴和城市创新。

分会场一 演讲嘉宾

马克辛

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国家二级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手绘艺术家、城市规划、建筑景观及室内资深设计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副主任等。

演讲题目:《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形象艺术表现--以马克辛沈阳节气绘本创作为例》

内容概要:深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形象艺术相结合,以沈阳节气绘本创作为案例,展示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同时,将分享在绘本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设计理念以及创作手法,同时也会讨论在现代城市文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此外,讲座还将探讨城市形象艺术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作品促进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赵川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现任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学院学科建设秘书,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演讲题目:《叙事场域中的图式与意匠共生——再鉴明刊<帝鉴图说>插图中的理水之法》

内容概要:以明代万历元年潘允端刊本《帝鉴图说》所营建的二维化叙事性场景中水元素为研究对象,在搜集和整理书中插图史料基础上,以图像类比、分析、考据为手段,解析叙事图像与造景设计的关联,归纳图中可见之水、可喻之水和可塑之水营建方法,还原传统空间场域营建中的理水之法与治水之思,厘定超脱于画外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增补直接史料缺失下间接图像史料的研究方法与路径,助力当代环境设计本土化语言建构的活态化传承与良性发展。

朱磊

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高级建筑师,文物保护责任设计师。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生企业导,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文物保护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工程、文物展示利用、文化类建筑景观设计。

演讲题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设计参与方式的思考》

内容概要: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构成、原则以及主要理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如果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矛盾问题,如何实现文化遗存与当代利用传承的有机结合。

刘静

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士,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专业教师,高级工程师,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委员会委员、智库专家。参与国家自科、社科基金7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数字人文与空间人文。

演讲题目:《基于“历史空间大数据”的建筑遗产阐释研究——以我国近代工业遗产为例》

内容概要:随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阐释(interpretation)逐渐成为建筑遗产保护的必要环节,也是加深公众欣赏和理解建筑遗产的基本方法。建筑遗产作为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发展所需的文化资源。讲座以我国近代工业遗产为例,从“数字人文”与“空间人文”开始,探讨“历史大数据”的研究途径,解析建筑遗产文化空间及其深层意义。

分会场二 演讲嘉宾

景育民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国际动态艺术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学、公共艺术学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士生导师、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唯一一位连续三届获得者。

讲座题目:《公共艺术进入AI时代》

内容概要:公共艺术(public art)作为舶来文化,在中国经历了被接受、去实践、再认识的历程,已经进入到跨领域、跨学科、跨媒介的深度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衍进,AI作为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媒介,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发挥着革命性的促进作用。当下,公共艺术已经逐步走进AI时代,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价值与深远意义。

张雨航

供春人工智能创始人,曾任阿里云体验设计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与芝加哥艺术学院。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合作),参与文旅部资助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2次担任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导师。

演讲题目:《AIGC赋能非遗大众创新》

内容概要:AIGC时代,非遗是历史经典和文化传承,也可以是无限想象和科技创新。AI使更多人成为工艺美术的“设计者”,释放科技的创意。越是AI时代,传统笔纸越是重要;越是科技进步,非遗的文化越弥足珍贵;越是智能生成,人的想象力和创意越成为核心竞争。

曹凯中

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W+A空间与数字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学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风景园林分委会委员,Playmaker Atelier主持建筑师。

演讲题目:《数字艺术在日常空间中的设计研究》

内容概要:数字艺术与日常空间的交叉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多种可能的领域,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技术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艺术已经成为日常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赋能手段,本次研究将以口袋公园这一特定类型的日常空间为对象,探讨数字艺术在其中进行设计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魏婷

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委员。1999年获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学士学位,从事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教学及实践。 

演讲题目:重塑城市活力的公共空间艺术

内容概要:以山水之城——重庆为载体,以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美学为理论基础,选取两个具有地域特征的山水空间形态和艺术实践案例,通过回溯重庆城市历史,解析当代城市空间艺术新媒介、新场景,讨论公共艺术的场景化和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呈现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多重价值,试图构建当下重庆城市建设的人文图景。


六、展览及学术会议安排



 来源   |  美术馆
 编辑   |  夏缘缘、赵佳倩、于冰蓉
 审校   |  李旭飞 于童 杨鹏 董毅 王玉东




参观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开放时间


时间:9:30-17:30(17:00停止进馆)

星期:周二至周日免费开放,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地址: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官方微博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视频号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天津美院美术馆
展览信息、艺术文化交流、馆藏精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