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构造与再造”刘吴钢作品展

文化   2024-12-23 09:42   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注重为学子搭建多元成长交流平台,此次杰出校友刘吴钢先生返校,分享他的艺术成就和创业历程。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刘吴钢先生的艺术作品展览,另一部分是他分享艺术创业历程的座谈,从多个角度展现天美优秀学子的发展。通过此次活动为大学生和年轻艺术家提供建议和帮助,特别是在艺术就业创业方面的实用技巧,给天美学子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刘吴钢 青年公共艺术家,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原名公共艺术系),毕业后从事公共艺术项目实践与研究以及城市文化空间设计等领域,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完成公共艺术项目20余项。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委员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会员、深圳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等多次展览。


/ 展览 /


开幕时间

2024年12月26日15:00


开幕地点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空间


主办单位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

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


策展人

伍璐璐


展览执行

唐新志、袁艺



构造与再造——刘吴钢个人作品展


前言


2009年我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时隔十五年,能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母校举办个人展览,我倍感荣幸与感激。天美是我艺术梦想萌芽与生根的摇篮,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我青春岁月中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那些在画室度过的日夜,那些与老师和同学们热烈讨论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学校给予我的,不仅是专业的艺术知识,更赋予了我对艺术的敬畏、热爱与追求。

 

艺术,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我试图用“钢架”结构的语言,捕捉难以言表的情感与思绪,构建理想的内心世界。本科毕业创作《掠过的心弦》是我“钢架”结构探索的起点。在我看来,“钢架”结构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直线条构成稳定、规则的几何形状,展现出简洁明快的秩序感;其通透与开放的特质,则形成深邃的空间交错感,传递出自由而灵动的心理意象。这一语言特性,使其能够表达出理性、冷峻且坚韧的情绪内核。

 

此次展览是我艺术探索的一次重要回顾与总结,其中不仅呈现了我对“钢架”结构语言的长期研究与延展,也集中展示了我围绕这一主题在公共艺术领域的社会实践与成果。我始终相信,艺术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应扎根社会,服务于公共空间,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连接纽带。

 

自2012年以来,我的公共艺术作品在五十余座城市落地。其中,深圳地铁7号线皇岗村站壁画艺术墙是“钢架”系列的代表作。深圳,这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以其独特的速度、力量与秩序,展现出别样的结构之美。这种美感体现在城市的物质建构与精神气质中。对我而言,“钢架”不仅是一种建筑语言,更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开放精神、连接与创造的无限可能。

 

在这一主题的延展中,我不断尝试从多领域、多角度进行探索,将作品融入公共艺术项目,通过社会实践赋予其新的意义。我希望让“钢架”成为一座座桥梁,链接人与空间、人与自然,甚至人与未来。通过与不同的社会场景和人群互动,我试图构建出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艺术表达形式。

 

“构造”,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再造”,则是对已有作品的反思、突破与升华,是对新可能与新意义的探索。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未知让我不断追寻,而这或许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未来,我将继续深挖钢架结构语言符号的无限可能,尝试融入更多元的元素、材料与观念,在碰撞中寻找新的突破,不断挑战既有的束缚。我希望通过作品,引发更多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思考和责任,构建更多的链接与力量。而我,也将怀着这份热爱与执着,坚定地走下去。

 

如今,站在母校的校园里,我满怀感恩之情。感谢壁画系(原名公共艺术系)的所有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与不离不弃,才促成了这次展览的实现。这里是我艺术之旅的起点,更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审核 | 张晶晶  竺丽芳  谭勋  伍璐璐  李超 

校对 | 周元茂  李明瑾  谢许叶

编辑 | 李羿 于冰蓉

出品 | 造型艺术学院


天津美院美术馆
展览信息、艺术文化交流、馆藏精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