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加之“地无三日晴”等特点,降雨量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亟需治理。
相较于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方式,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保护水土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方面较为完善,也是我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基本单元和“最先一公里”。
10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米坪乡新南村的“玺桃亲子采摘园”,管护人员程安伟正清理一株株黄桃树下的枯枝败叶、修缮枝丫。
开阳县米坪乡玺桃亲子采摘园
“国庆期间,桃园送走了最后一批采摘游客,若是早来半个月,定能吃到今年最后一批多汁肥美的黄桃。”
游客采摘黄桃。受访者供图
程安伟嘴上打趣着,手里的活却一点不耽误,今年的黄桃虽已摘完,但管护工作不能停下,这直接关系到明年6月桃园能否丰产,因此他格外尽心尽力。
程安伟的身旁,裸露着上百块巨大岩石,在石缝之中,数棵黄桃树挺拔生长,“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土坡,因为土地破碎缺少沃土,周边的村民只能在石头缝里种果树,由于管护观念不强,大多果树都荒废了。”
石头缝里长出的黄桃树
程安伟告诉记者,自己和这一棵棵果树一般,也有一段“夹缝”中求生存的经历——
2014年,外出打工返乡小有积蓄的程安伟在村民的建议下,将自家80余亩土地全都种上了苹果桃果树,“那时候种苹果桃的人不多,市场行情比较好,单价能卖到3块多。”刨去农资农具成本,每年净赚6万多元,那时候的程安伟也体验了几年“躺着”把钱赚了的滋味。
可正是因为缺乏管护经验,2017年开始,他的果树开始生病,逐渐出现挂果少、果品差等现象,加上当地市场饱和,苹果桃每斤单价从最初的3块多变成不到1块钱。
“2017年开始,年年亏钱。”程安伟就像踢到了铁板,本该种果致富的他却因缺少管护而背上了债务,无奈只能抛下与他相伴多年的果树,2020年开始到贵阳市城区跑出租车营生。
转机出现在次年,2021年,开阳县米坪乡政府引进了贵州勇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者通过实地勘察,发现米坪乡处于清水江和乌江的交界处,三面环水,水资源充沛,加上海拔适中,气候适宜,十分适合种植黄桃。
“玺运桃缘”品牌黄桃。受访者供图
“水源和气候是米坪乡的优势,但遍坡裸露的石块提醒着我们,在这里种黄桃并非易事!”
勇创农业公司总经理刘吉焱回忆,当时以200元每亩的价格,一共向村民流转了1450亩耕地规划种植黄桃,却有近三分之一土地是破碎石坡或者种果树失败的荒地。
为了与土地“较劲”,勇创公司通过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找准黄金蜜1号、中蟠桃11号、油蟠桃等7个种植品种,通过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提升果树存活率。
开阳黄桃种植品种
囿于土地破碎、土壤肥力不足,每株黄桃树至少施70斤牛粪才能确保成活,按照平均每亩地栽种42株黄桃树计算,每亩园地至少施牛粪有机肥近3000斤。
得益于精心照料,一株株桃树从石缝里茁壮成长。2022年6月,米坪乡黄桃树初挂果,每株能结出50多斤的优质黄桃,按照每斤单价不低于6元售卖至米坪乡及周边地区,部分优质油蟠桃甚至能卖到50多元一斤。
同年,看着家乡黄桃产业初具规模,程安伟果断卖掉开了7万多公里的出租车,返回家乡拿出自家土地进行流转,“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是1.6万元,算上日常的管护费用,一年至少能有四五万元入账呢!”
有了早年的种植经验,重拾老本行的他这次十分注重果树管护,专门聘请了20多名管护工人打理果园,现在他已是140多亩黄桃园的“主管”。
一株株果树在石缝间迎风生长,一寸寸水土流失土地重焕生机。
2023年1月,开阳县凭借“石坡种果园”案例成功获批了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获得总投资592.2万元,用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6.52公顷,其中桃园经济林51.88公顷,6万余株黄桃苗木在去年3月前全部栽种完毕,待挂果后,预计每年直接增加收益650余万元,米坪乡人均增收850元。
今年9月,勇创公司作为贵州唯一一家桃类参展商,参加了农业农村部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开阳黄桃还因此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
开阳黄桃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
黄石坡变黄桃园,既是贵州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打造,也是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工作缩影。
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对比图
“‘十四五’以来,贵州已累计投入资金188.54亿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74.42%,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贵州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郑志宇介绍。
分享 在看 点赞 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点击图片,精彩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