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从革命、建设、改革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方法指引。
(一)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全党同志增强信心、勠力同心,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凡事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有备无患”。底线思维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炼就的政治智慧,忧患意识是党和国家事业历经磨难而凝结成的历史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积极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做到不能发生全局性风险,强化各种风险防控,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做到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体制机制。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矛盾风险挑战,有效防止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
(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理念和工作方法,是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及时开展隐患治理、有效处置灾害事故的内在要求。
风险挑战一旦应对处置不当,就可能使灾害事故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使生产安全或自然灾害问题演变为“大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增强底线思维,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国之大者”出发,防风险、迎挑战、化危机,主动塑造有利于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安全环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深刻认识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新特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化险为夷、化害为利、化危为安,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主动仗。必须加强灾害事故规律特点研究,全面掌握重大灾害事故风险隐患底数,努力完善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各项准备。
(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知危图安,尽职尽责、勇于担责,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我国应急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才能牢牢掌握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权,做到未雨绸缪、曲突徙薪。
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要积极采取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和应对处置措施,提高防范化解传统高危行业和消防领域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防范化解城市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防范化解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安全风险的能力,不断适应、主动满足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现实需要。要积极采取自然灾害预防控制和应对处置措施,提高防范应对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季节性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防范应对具有较强突发性、链发效应和放大效应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防范应对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不断适应、主动满足自然灾害防治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现实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