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媒体调查:现制饮品 “卷”价格不如拼健康

创业   2024-09-13 08:31   天津  



咖啡店、奶茶铺、果茶摊、牧场鲜奶作坊……对于如今的消费者来说,走在街上“喝点什么”已经成为常态,可以选择的现制饮品种类多种多样。社交网络进一步推动现制饮品风潮,网红博主们热衷探店分享,也常常热情推荐“隐藏款”“私家配方”“神仙搭配”等现制饮品店点单窍门,吸引粉丝们跟风尝试、互动分享。

一边是多年来价格稳定的可乐终于上调了定价,一边是现制饮品的价格战“打”到了10元以下,现制饮品替代传统瓶装饮料的新消费时代正在拉开序幕。本期“今晚调查”围绕天津居民消费现制饮品的体验展开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13份。调查数据显示,咖啡是最受欢迎的现制饮品种类,超低价销售战略并不能令大多数消费者轻易“心动”;在大量饮用现制饮品的同时,消费者希望能喝得健康、喝得安心。

现制咖啡、奶茶受欢迎

近年来,一批本土咖啡品牌崛起,现制咖啡店遍布街头巷尾,深入县城乡镇;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奶茶品牌纷纷“出海”,让现制奶茶的香气飘荡在异国他乡,引来八方食客。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现制咖啡店和现制奶茶店的数量均已达到六位数,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本次调查也显示,约九成受访者都有在现制饮品店消费的经历,只有约一成受访者从不在现制饮品店消费。
在现制饮品的种类选择方面,受访者显然有所偏好。38.67%的受访者经常在现制咖啡店消费,30.86%的受访者经常在现制奶茶(果茶)店消费,25.78%的受访者经常光顾牧场奶制品店,其他现制饮品店的占比相对较低。遗憾的是,主打健康生活观念的现制酸奶店受众范围狭窄,只赢得了约一成受访者的喜爱。

现制饮品受众看重啥

在现制饮品店,超六成受访者每人每杯的消费金额在30元以内,其中10元以下的占14.54%,11元至30元的占48.46%;25.55%的受访者每人每杯消费在31元至60元之间;61元以上的单杯消费量仅占11.45%。
调查数据显示,超市(57.03%)、商场(44.92%)内的现制饮品店,比街头(33.59%)现制饮品店更受欢迎,而夜市(28.91%)和快闪网红店(23.83%)都不会成为大多数受访者经常消费现制饮品的地方。“现制”是吸引消费者的特色之一,现制饮品店的忠实受众对消费场景的重视程度较高。此外,人们选择现制饮品的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口味(68.28%)、解渴(51.54%)、愉悦感(46.26%)、简单易得(44.49%)、提神醒脑(44.49%)等。部分受访者通常为社交目的(37.00%)而消费现制饮品,也有部分受访者已出现成瘾问题(30.84%)。出于健康塑身(18.94%)、拍照分享(14.54%)的目的购买现制饮品的受访者占比极低。

打工人为何需要“续命水”

辛迪是现制饮品的长期消费者,在工作期间她习惯上午和下午各喝一杯咖啡,休息日有时喝咖啡,有时会换成奶茶或冷泡茶。她回忆说,自己曾经是连水都很少喝的人,工作以后才养成喝咖啡的习惯。
辛迪从事财务工作。参加工作之初,她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办公室里。办公室空间狭窄、空气不好,每到下午就感觉昏昏沉沉的。月末结账时,经理会请大家喝咖啡,以便随时督促工作进度。“当时喝咖啡还是个挺洋气的事儿,杯装咖啡放在袋子里,袋子堆在办公桌上,满屋子都是咖啡的香气。工作是很累的,可咖啡很好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第二份工作需要她跑外勤、频繁出差,咖啡就成了她开始每天工作的“最佳搭档”。她喝咖啡的量也越来越大,从一天一杯到一天两杯,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后来因生育而放弃喝咖啡挺长一段时间,产后带娃又导致失眠,她说自己可能会和很多同事一样早就“把咖啡当水喝”了。
网上有人说,咖啡、奶茶是打工人的“续命水”,辛迪对此非常赞同。她总结自己身边人的经验,感觉喝咖啡几乎和“上班”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工作时间越长、加班越频繁,越是需要喝咖啡;像这种为工作而喝的咖啡越喝越多,甚至会出现追求效率的倾向,比如喝热咖啡不如喝冰美式速度快,而喝冰美式又不如喝不加冰的冷萃咖啡更高效。“《狂飙》热播的时候不是火了‘干嚼咖啡不加糖’这句话嘛!我心想,干嚼速溶咖啡算什么?还是直接喝浓缩咖啡液的打工人更能‘吃苦’!”
因为喜欢喝咖啡,辛迪曾经买过高档咖啡机,但没用过几次就转手了;后来胶囊咖啡机火了,她又没忍住买了一台,利用率也很低。婆婆来家里帮忙带小孩时,因为心疼“胶囊”快过期了,就学着用胶囊咖啡机冲咖啡。老人家竟然喝得惯咖啡的口味,还能区别出不同咖啡的品种,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两款来。她立刻决定等婆婆走时带上咖啡机,每年电商大促期间她都不忘给婆婆囤点“胶囊”。有时候,她会羡慕婆婆,觉得像婆婆那样愿意每天早晨起来冲咖啡、挑选并点评口味的休闲生活,才是真正热爱咖啡的人该有的生活;而她仍然会在上班的路上买一杯现制咖啡,用这种提神醒脑的饮料 “解锁”自己的工作状态。

超低价策略未必讨好

近年来,现制饮品店遍地开花,单杯超低价现制饮品不断突破人们的“心理价格下限”。现制饮品的价格能“卷”到什么程度?现制咖啡的“入门”价格早已降至10元以下,继9.9元和8.8元的单杯定价之后,6.6元的单杯定价在这个夏天再次“击穿”咖啡爱好者的想象;现制奶茶品牌 “接地气”的速度更快、决心更强,10元以内的奶茶选择众多,“周周9.9元”已成常态,5元左右的现制果茶唾手可得,有些品牌甚至能提供1元或者接近于赠送的鲜榨柠檬水……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向本地受访者询问单杯超低价现制饮品是否具备充足的吸引力,认为“便宜没好货”(18.50%)的受访者占比略高于认为“薅羊毛最重要”(16.74%)的受访者,六成以上(64.76%)的受访者则认为超低定价策略的吸引力需要视具体产品以及当时的具体消费情境而定。很显然,低价销售战略能吸引到一部分消费者,在团购领域也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但并不足以吸引最广泛的消费群体。热衷于满足口味需求和挑选消费场景的年轻人不会轻易被诱惑,单杯低价往往只是“一招鲜”的品牌营销策略。

网络带来“吸引力效应”

社交网络、红人推荐,会吸引55.95%的受访者尝试新店、新饮品,26.43%的受访者不一定会被“安利成功”,17.62%的受访者容易因此而心生反感。整体来说,现制饮品的消费者对新产品、新口味的接受度较高,六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新产品、新口味给出积极的评价,其中“惊喜”占15.86%、“有趣”占27.32%,“尚可”占18.94%;26.43%的受访者尝试新品的体验不太好,11.45%的受访者对此留下了极端负面的印象。
超低价的吸引力并非绝对,但九成以上受访者表示在现制饮品店消费时自己会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优惠手段。近五成受访者习惯通过团购套餐、门店折扣获取消费优惠,三成以上受访者通过线上折扣券、熟人拼单来获取消费优惠,约两成受访者会购买会员资格或在直播带货中下单购买商品券,其他获取优惠的途径占比不高。在现制饮品市场上,产品的新鲜感和优惠券同样具有吸引力。

本地“饮者”的消费习惯

现制饮品一般具有高糖的特点,因此近六成受访者会在指定配料的过程中“做减法”,30.40%的受访者选择减糖、减脂、减配,27.31%的受访者宁愿选择接近无糖、无奶的配方;29.07%的受访者则更青睐原配方的口味,10.57%的受访者会提出加量的需求,极少数受访者有其他选择。
对于咖啡、茶饮的成瘾性,人们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40.23%的受访者明白自己有上瘾的迹象,但感觉是可控的;32.42%的受访者拒绝相信现制饮品具有成瘾性;16.41%的受访者坦诚咖啡因正是让自己迷恋此类饮品的原因;10.94%的受访者了解咖啡因的效用,但感觉自己属于免疫体。
在对现制饮品店或某款饮品有负面印象时,四成多受访者会告知亲朋好友,近四成受访者会向店家反映问题并发布在社交网络上,超三成受访者会在聊天群里发布、转发、扩散,两成多受访者会就安全卫生的问题举报或在评价网站上打出差评。只有一成左右受访者选择对此无动于衷。

专家提醒:
选“无糖”不等于喝得健康

天津市现代健康技术研究所所长郑运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关注现制饮品的配料选择、有意识地控制饮品的糖分和其他成分的摄入,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公众的健康意识正在逐步提升。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对于现制饮品的消费者而言,减糖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行为,但现制饮品所谓的“半糖”“少糖”乃至“无糖”指的是在店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糖或糖浆。如果饮品基底或果汁原浆中已含有高糖成分,那么饮品的总含糖量仍有可能过高。高糖摄入除带来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外,还可能导致牙齿龋坏、痛感、牙龈问题等其他健康问题。
郑运良认为,如果想让现制饮品更符合当下的健康生活潮流,除了消费者自身有意识地进行甄别、选择外,现制饮品品牌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提供成分更为纯净、低糖或无糖的饮品选项,使用更健康的基底和配料,并清晰标注饮品中的糖分含量,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减糖、控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促进全民健康,推动健康饮食的社会风尚。


  记者  张译丹

  摄影  张立





相关新闻

文明天津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