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绿满津城》第15集:南翠屏公园(全视频+解说词+微评论)

创业   2024-11-06 14:00   天津  

纪录片《绿满津城

第15集:南翠屏公园

视频来源:津云





解说词节选


  五十个精选的植物群落样地,从乔木到灌木,再到地被植物,不仅关注生长状态,更研究生态价值与固碳潜力,验证一种特殊的生态修复模式。

  天津,中国海拔最低的城市——华北平原上大致沿南北走向铺展的空间,地势自南向北逐渐抬升,使得境内山地在北部集中,而中心城区平均海拔不足4米,山峦缺席。但西南一隅却耸立着一座小山,这是南翠屏公园,一个人力与自然共创的奇迹,始于一场胆识与智慧并存的尝试。

  1986年6月18日,《天津日报》登载了一张照片,题名《万人大军堆山景》。南翠屏公园的前身,正是这片遍布采土深坑的建筑垃圾填埋场。2000年以前,这里累计收容建筑工程渣土、混凝土大块、无害化工业垃圾320万立方米,接纳墙子河、卫津河河道淤泥80万立方米。正是在这看似不可能的起点,一场绿色革命拉开序幕。

  2006年,一座高52.11米的小山在天津市区西南拔地而起。山、水、路、桥,公园架构初步形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构想绘制了草图。要让这座人工山成为一座真正的山,关键在于覆盖其上的植被。

  天津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王洪成介绍:“平地造山是模拟自然的一种方式,我们模仿了天津蓟县(今蓟州区)的自然植物的群落方式,以自然为师。”

  植物,赋予这座小山色彩与生机。秋色浓时,层林尽染,它与天津北部蓟州区的自然山脉遥相呼应。设计者巧妙地设置了各式登山步道,引领游人沉浸在山的怀抱中。山顶,链条上的同心锁写满祝福。在人们心中,这座人工山,早已像任何一座名山大川一样富有灵性。

  哲人说,山不就我,我来就山。而在南翠屏,山既来就我,我则环山跑。绝佳窗景在此用来佐餐,捧起茶碗,就能闹中取静。122种植物,像是挂起一片绿色纱帘,可观城色,也可观山景。

  在这方天地间,时光的流转被仔细地叙述着。植物被精心编排为一个个组团,在不同的季节里轮流成为主角。

  南翠屏公园管理所所长齐冰介绍:“南翠屏公园是一座24小时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园,四季都有景色。”季节更迭,让南翠屏之美逐一绽放。实验室中,时间同样是一位见证者。长达十年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充分验证了南翠屏公园以自然为模板的生态修复方式的显著有效性。利用自然力量恢复生态,南翠屏公园的低碳途径,为未来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实践的范例。(今晚报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都市频道 王言玲




评论: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天津中心城区平均海拔不足4米,本没有山。

  从1986年开始,在城区西南角,一座52米高的人工堆山横空出世。她累计收容了建筑工程渣土、混凝土大块、无害化工业垃圾320万立方米,接纳墙子河、卫津河河道淤泥80万立方米。

  随后,公路迤逦,虹桥飞架,上下天光,一碧千顷,水鸟翔集,锦鳞游泳。南翠屏公园再也掩不住秀色,成为津城百姓的乐土。

  徜徉其间,黄发垂髫,伛偻提携。或奔走山巅,或放歌亭驿,或沉湎丝竹,或休憩树荫。往来而不绝,其喜洋洋者矣。

  四十年,天上乌飞兔走,人间沧海桑田。一代又一代的天津人不辍地把城市建设的最新理念融入南翠屏公园的修葺中:从垃圾无害化,到生态修复;从绿色革命,再到特种植物固碳。营造方式也从万人大军攻坚战,到大城细管、大城智管。

  1986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堆山计划的那一天,南翠屏公园就被赋予了生命,从满是伤疤的丑小鸭,潜滋暗长,这个人力与自然共创的奇迹,不断吸纳的是天津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付出,折射出的是胆识与智慧并存、赓续与耐心交叠的城市之光。作者:王奕,本纪录片总出品人)



- END -


相关新闻

回顾: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首季收官 请点击收看全集
天津人文纪录片《过年的画》记录时代变迁(5集全视频)
纪录片《思源》讲好“新时代引滦故事”(完整版回放)


文明天津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