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全员博士!

文摘   2024-08-25 20:00   上海  





最近,某师范大学公示专职辅导员的拟录用名单,6位全都是名校博士其中包括4位985高校的毕业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表示,高校辅导员招聘博士,未免大材小用,造成学历浪费。也有人认为,当前博士就业难度加大,就业环境越来越卷。



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全员招博士”的现象并非个例。同样在今年6月,北京工商大学拟录用5位博士研究生任职辅导员。西安工业大学4月公示了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招聘结果,15位全是博士生。


图源:北京工商大学

那么,博士去当高校辅导员,究竟是现实无奈之举,还是博士群体就业倾向的一种转变呢?



|

 
博士辅导员,常规配置







 | 

 

资源的紧缺程度往往是由供给量和需求量的比例决定的。当高学历人才的供给,超过了原本学术岗位所需的要求时,僧多粥少、学历贬值的矛盾便出现了。

扩招政策下,我国的博士生数量逐年攀升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博士招生规模从2011年的6.56万人,扩招到2023年的15.33万人,翻了一番多。2023年,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的刘昌亚表示,“这两年增加比例比较快的是博士生,博士生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55.6万人,是2012年的2倍。”


大量博士生涌入社会逐渐演变为“僧多”的问题,而“粥少”则表现为高校相关岗位的名额紧缺导致博士圈的就业“内卷”。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胜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国高校可以提供的教学科研岗位、辅导员岗位和其他行政后勤岗位,加起来只有3.5万个左右。博士扩招规模与高校提供学术科研岗位的数量之间明显不匹配。

高校裁员的举措更是加重了“僧多粥少”的矛盾。2022年国内某985高校提出,争取再用五年,教职工总人数5年后整体减少一千人。如果这个“瘦身强体”计划实现,总人数可以再下降20%到30%。

高校教研岗位的供大于求现象,让高学历毕业生的“文凭”产生了“通货膨胀”,就业的学历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以往硕士学历就可以应聘的专职辅导员岗位,现在大部分高校都要求为博士学历。

在不少高校2024年发布的招聘公告中,专职辅导员的招聘条件多限制为博士毕业生。例如,7月12日,成都理工大学考核招聘事业编制博士辅导员,招聘对象仅面向取得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此前,武汉大学发布的2024年学生辅导员招聘启事也要求,招聘者一般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同样要求,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统招应届毕业生,才可报考专职辅导员。

高校专职辅导员之所以能够成为诸多博士生眼中的“香饽饽”,或许是来自岗位自身的吸引力。抛开辅导员全部入编的优势,博士辅导员还可享受地方人才补贴福利丰厚。比如安徽师范大学的专职辅导员,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获得40万元的安家费,以及3或5万元的科研支持经费。

图源:安徽师范大学

此外,也有不少博士生选择曲线救国,将高校辅导员视为过渡期的晋升跳板,通过转岗教学或职称评定完成晋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已有多位辅导员通过了教授、副教授的职称评定申报。可见,博士生“退一步”当辅导员或在情理之中。



|

 
博士的第二种选择 








 

“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吸纳能力在下降。”

曾经,“非科研教学不去”成为博士群体无法脱掉的孔乙己长衫。如今,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走向非学术化就业的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单位的任职比例已低于50%。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在一项调查中发现,近些年我国博士毕业生进入学术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比例在下降。结果显示,在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除了人文学科外,2021年其余学科博士毕业生的学术部门就业率,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0.8~8.4个百分点不等。

图源:《博士就业去向与择业心态——基于两次全国调查的对比分析》


当前,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传统观念中,博士毕业就应该进入高校、科研所的惯性思维正在遭受挑战。

高校的博士生教育本身就具有“分流”的作用。“博士生教育是为学术圈找到‘对的人’,再想方设法留下他们。”这也意味着一部分人会自动退出。许多博士生经历几年学习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学术研究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主动退出学术市场,选择分流到企业、政府机关和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是可以理解的。

有调查数据显示,17%的学术型博士生在读期间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减退,其中40%的博士生最终选择了非学术职业意向。让热爱搞科研的人搞科研,其他非学术岗位则为部分不具有学术研究能力、也缺少学术热情和志趣的人开启另一扇窗。

也有研究表明,就业环境直接作用于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而经济压力则在其中发挥了间接作用。当前博士生普遍认为就业环境严峻,呈现出强烈的物质偏好。当他们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时,在择业时会优先考虑工作带来的物质回报,而非学术职业的高薪恰好满足了这部分毕业生的需求。

再加上近几年,越来越多高校提出教师“非升即走”口号,加大了学术就业的不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就业求稳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心态。此前便传出斯坦福博士去当安徽宿州乡镇公务员的事件,再次验证了博士的就业取向不再以“学术理想”为唯一目标,一些现实因素同样需要考虑。

图源:新浪微博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有理由的。社会应破除名校和高学历的“光环”,不对这些人才贴标签,更不应要求他们必须按照社会认定的发展方向对号入座。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人生没有设限,下沉也是向上的齿轮。

博士去当辅导员,虽受到当前不乐观的就业环境的现实影响,但也意味着博士毕业生们不再为“博士”头衔所限制和拖累,脚踏实地走进社会,走入基层,在传统观念外进行着“另类就职”。   

未来,与博士生扩招和结构调整政策相呼应,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出口”也需要相应拓宽,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推动学术职业与非学术职业两条路径的“职业多样化”。

[1] 高校行政岗全部招博士,浪费吗?
https://mp.weixin.qq.com/s/SLKh_Mqh62akBk4DQIFxcw
[2] 武大校长:大学发展更重视质量,一流高校要培养新知识创造者
https://new.qq.com/rain/a/20220309A04WWE00
[3] 超40名!辅导员,晋升教授!
https://mp.weixin.qq.com/s/ctVLruyX7W07CPUyBVPaqw
[4] 许丹东 沈文钦 陈洪捷|博士就业去向与择业心态——基于两次全国调查的对比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e66LTmIlZZpTfzGAJZtxTA
[5] 毕业了就该进学术机构吗?博士生“分流”有讲究
https://mp.weixin.qq.com/s/2fP9R4SSqwETHNdQkSlOlg
[6] 缘何走出象牙塔?——三元交互理论视角下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
https://mp.weixin.qq.com/s/3srmWtMHClqLtXtefWHzuQ
[7] 斯坦福博士当乡镇公务员,个别现象不必夸大解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257286961311760&wfr=spider&for=pc


说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软科”(ID:zuihaodaxue),感谢“软科”授权。



编辑 | 蔺星竹
图片 | 网   络




  精彩回顾  







          
东亚视界
在这里,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