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社会热点的法治脉络,解读身边案件的法律问题,探寻新闻背后的法治精神。法治时报融媒体栏目《法治深一度》,每周五晚邀您深读。
当四处游弋的网约车
成为骗子的“运钞车”
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再度升级
网约车已成为骗子的“闪送”工具
递送骗取的黄金、现金等财物
10月6日,河南郑州新密市公安局接到一网约车司机举报,称有乘客下单要求将一个包裹运送至指定地点。该司机了解到该包裹内是现金后,察觉异常,联想到前几日刚接受过的反诈宣传,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新密市公安局接到举报电话后,立即派员赶至现场,对包裹寄出人员进行调查。经询问,发现该受骗群众正在遭受刷单骗局,诈骗分子以“做任务返现”为由,诱导其通过网约车运送五万元现金到河南开封尉氏某地。侦查员遂顺藤摸瓜,成功将一名负责收取现金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对犯罪嫌疑人突击审讯,侦查员发现还有一笔现金正在“快送”中,尚未到达指定地点。新密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快反机制,成功拦截位于快递盒内的五万元涉案资金。后经查证,该笔涉案资金系外地受骗群众寄出,新密市公安局第一时间与其所在地反诈中心取得联系,接力劝阻当事人,成功挽回该名群众被骗损失。
10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接到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的报警求助。
经了解,这对老夫妇在9月22日接到一个自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电话那头声称老夫妇参与了一起特大诈骗案件,要求配合调查,否则就会坐牢。老夫妇顿时慌了神,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手机中安装了远程控制软件,由所谓的“民警”进行远程操作。诈骗分子使用老夫妇的银行账户花费一百万元,购买了1600克黄金寄往指定地址。事后对方在要求老夫妇删除全部聊天记录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事隔一天之后,冷静下来的老夫妇觉得其中有蹊跷,才选择了报警。
黄陂区分局民警在这对老夫妇某银行APP的购买记录中查询发现,诈骗分子于9月27日和9月30日分别操控老夫妇手机购买黄金400克和1200克,其中400克黄金虽已寄出但并未派送成功,1200克黄金正在准备邮寄出去。于是,武汉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迅速启动警银合作机制,通过银行联系快递公司终止正在派送中的400克黄金,并通过快递将其余1200克的黄金一起邮寄到黄陂区分局,由民警返还给老夫妇。至此,价值近百万的黄金,在市区两级公安机关不到2个小时的调查、追踪、协调下,最终全部成功拦截。
从各地警方公布的信息看
骗术本身并不“高明”:
或是刷单返现陷阱
或是引诱投资理财
或是冒充公检法机关等
不同的是
获取诈骗财物的方法
而直接利用网约车运赃款,流程上还能更简单👇
·受害人被骗后,赃款只需经手网约车司机一人就能到骗子手里。
省下了多个步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因为赃款是由受害人自己取出的现金或购买的黄金,骗子拿到后就能直接使用。
不用在网上收钱洗钱,费时还有损耗。
而利用网约车不仅直接切断了洗钱链条,还能拿到所有的“干净钱”。
·整体骗局是线上转账+线下收钱,脱离了网络交易,能逃避金融监管、网络侦查,进而降低了风险。
对于诈骗团伙来说
简直是一举“多得”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我们列举了一些常见的
虚假投资理财类
• 诱导下载虚假平台:诈骗分子以高收益投资为诱饵,通过社交平台、短信等渠道引流,诱导受害人下载安装虚假的投资理财APP。
• 巧立名目骗取现款:当受害人在虚假平台投入一定资金后,诈骗分子会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数据修复”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取出现金,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声称完成这一步骤才能解冻账户、提现或获得返利等。
刷单返利类
• 小额返利吸引上钩:诈骗分子承诺受害人只要按照要求进行刷单操作,就可获得高额返利,并在前期给予受害人小额返利,使其尝到甜头,逐渐放下警惕。
• 借口失误诱导送现:待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会以“任务异常”“系统故障”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取出现金用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声称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否则无法返还本金和返利。
冒充身份类
• 假冒公检法人员: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致电受害人,称其涉嫌违法犯罪,需要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进行验资或缴纳保证金,要求受害人取出现金用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承诺审查后会返还到账户。
• 伪装熟人或客服:冒充受害人的熟人或知名平台客服,以各种紧急事由为由,如亲人突发疾病急需用钱、平台退款需线下交付等,诱骗受害人取出现金并通过网约车送出。
网恋诱导类
• 建立虚假恋爱关系:诈骗分子与受害人在网络上建立恋爱关系,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以投资盈利为由,让受害人参与一些所谓的“赚钱项目”。
• 借口周转骗取现金:当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时,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人取出现金,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声称是用于项目周转或解决临时困难等,实则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 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线上诈骗获取受害人信任并诱导其取现,再利用网约车进行线下现金转移,增加了警方追查难度。
• 隐蔽性强:诈骗分子通常会教受害人应对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的询问话术,以及如何与网约车司机交流,避免暴露真实目的。
• 涉及金额较大:受害人往往在多次被骗后才意识到问题,此时已造成较大金额的损失。
• 个人财产损失:一旦受害人将现金送出,很难再追回,导致个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 法律风险:如果网约车司机明知或应知是违法犯罪行为仍协助送现金,可能会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
为避免成为网约车送现金诈骗的受害者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保持警觉:对任何看似诱人的高收益投资、轻松刷单赚钱等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遇到可疑情况,多与家人、朋友商量,或向专业机构咨询。
• 了解诈骗手段:主动学习常见的诈骗手段和案例,特别是网约车送现金这类新型诈骗方式,熟悉其套路和特点,增强识别能力。
•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不明网站或平台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 规范使用网络:避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尤其是那些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刷单等链接。谨慎下载安装非官方应用商店的软件,以防下载到恶意软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 乘客注意:乘坐网约车时,严格按照平台规定支付车费,不与司机进行任何形式的线下现金交易或其他非正规支付行为。如遇司机提出异常要求,如帮忙送现金等,应果断拒绝并及时向平台举报。
• 司机注意:接到订单后,仔细核实订单信息和乘客身份,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平台联系。对于乘客要求运送现金或可疑包裹的行为,坚决拒绝,并提醒乘客不要参与任何违法违规活动。
• 核实平台信息:在使用网约车平台时,通过平台官方渠道核实订单、活动等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 咨询官方渠道:如接到自称公检法等机构的电话,要求通过网约车送现金等操作时,不要轻信,可通过官方电话联系相关机构核实情况。
来源:综合法治时报、公安部刑侦局、广东刑警、锦观新闻等
审校:林声蛟
内容责任:谭宇村
审核:刘艳 廖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