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仅在北京已有3000多年历史。四合院体现着中国式“住文化”;一家人围合而居,除了上敬老下爱幼,兄弟之间便是《弟子规》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传统民族美德这条纽带维系着华夏民族几千年不灭不败。然而现代社会却在某种程度上将其撕裂了。寻找传统美德并呼唤其回归,在文学是情怀,是有价值的主题——这也正是杨晓升中篇小说近作《海棠花开》的旨归。
《海棠花开》的故事并不复杂。在某名牌大学任教的赵教授家住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北房三间,正房居中,左右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院门开在东南,不与正房相对,据说这是根据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坎宅必开“巽门”,“巽”为东南方,又据说门这样开才能财源滚滚,所谓的“坎宅巽门”。这样看来,赵教授的四合院分明是个吉宅。而住在其中的主人们也被认为是吉祥圆满:赵教授老夫妻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大赵、小赵,后来他们各自娶妻生子又为赵教授各生了两个第三代。这一大家子人家加上儿媳、女婿,十口之家,十全十美。然而,现实却有些骨感:生在诗礼之家的赵家两兄弟本应不负父母期望认真读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读下去的,可是贪玩顽愚的哥俩并不是学习的料。更让赵教授夫妇头疼的是一直互相掐架,全无兄弟情分。哥俩勉强读完高中后考大学根本无望。此时到了1955年,正赶上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赵教授便生出将他哥俩送一个下乡的念头。去谁留谁,最终兄弟俩通过抓阄老大下乡去了湖北黄冈。大赵带着满满的怨气一去几年几乎与这个家断了联系。待老教授两口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老大所在的湖北农场,方知大赵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老二虽留在北京,终因文化低只能进工厂当了一名普通修理工,后娶了一名纺织女工。1977年老大时来运转:他的两个儿子争气、争光,一个考上清华,一个考上北大。随后下放湖北的老大又按政策回城,回到北京又住进了四合院。父亲赵老教授高兴,专门在全聚德订包房全家聚餐,四合院的人气到了顶峰。然而这人气骤升却是表面的,随着赵老爷子和老伴儿先后过世,四合院里兄弟两家人互相看着不顺眼,一个屋檐下却过得形同路人。甚至为了分得父母遗留下的正房大打出手,上演着一出出“兄弟阋于墙”的闹剧。大赵和小赵“斗气”是自以为有“底气”:争光、争气两个儿子去美国读书后留下工作,收入不菲又很孝顺,不断寄钱回来,老大的日子过得“富的淌油”,喝茅台、吃龙虾,物质上进行着报复性的享受。相反对门小赵家经济条件就很一般,看不惯靠儿子“咸鱼翻身”的老大家的“嘚瑟”。两家过上了赌气、憋气式生活。也许正应了风水轮流转那句话,一天,大赵茅台喝多了突发脑溢血。此时倒是他们的晚辈大赵的侄女和侄女女婿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才保住一命。事情的转机在于病中的老大终于悟到“出多少钱请保姆都不如亲情”。祸不单行的是,老大家的一个儿子在美国得了新冠英年早逝,他则终日与轮椅作伴,经历了命运的捉弄,四合院总算重新平静下来。
不难看出,小说作者很善于经营故事形态。以“小切口、大社会”展开叙事,四合院时空成为一个发散性的结构,连着社会-----从湖北农场到北京市井;连着世界-----从北京到美国旧金山、洛杉矶。时空跨越70余年,三代人经历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文革”直到改革开放和当下新冠肆虐,堪称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写小说讲究“枯树花架,一园锦绣”,以“枯树花架”搭架子,作载体,重要的还是要让人看到里面的“一园锦绣”。就是常说的小说的“意思”。而其厚重更在于告诉人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故事中这一场“轮回”称得上气象万千,当“和”气再次走进这座四合院里,海棠花也如约绽放了。
读《海棠花开》获得的是一种一种浑然和谐的审美享受。这大半是因为作者找到了一种与故事主题相吻合的语境和获得叙述方位的自由。人物刻画、作者旁白如榫铆紧扣少有脱榫之笔,犬牙交错并无错位之嫌,整体上浑化蔚圆。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赵有三代人的恩怨,浓缩进一座老北京“巽”门四合院,行云流水的日常叙事中不乏兄弟相杀相爱的开合、波澜,揭橥的是人性中“孝”“悌”的丢失与回归。结尾,在一个又见的暮色四合中,赵家四合院的主人们奏起老北京平民生活的新乐章,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令人回味叫绝。 (作者:范咏戈)
点击上方封面图片,
直达购买链接。
聆听海棠花开的声音,
感受现实生活的旋律。
书名:海棠花开
作者:杨晓升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定价:48元
本书收录了作家杨晓升近年发表的4部中篇小说,包括《海棠花开》《阴差阳错》《教授的儿子》《从沂蒙到上海的距离》,其中篇目曾被多家选刊广泛转载。通过不同题材、不同艺术风格的搭配,读者能够看到作者创作时对不同题材的选择与尝试,对现实生活和百姓命运持之以恒的热切关注,同时也从中了解作者创作小说所走过的路径与足迹。
作者简介:杨晓升,资深编审,原《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及小说集。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作品曾获2004年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奖和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首届浩然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第二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
专家推荐
杨晓升是一位深度介人生活的作家,或者说,他是一位有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是敢于直面现实,敢于触及问题和批判的作家。他的敏锐和尖锐在当下的文学格局中,格外引人注目。现代性从来就具有两面性一一我们走进了现代性,也走进了现代性带来的不曾预料的问题和难题,杨晓升的小说就处在这个问题和难题的“风口浪尖”之上。
-著名文学评论家 孟繁华
杨晓升的小说特点非常鲜明,第一是现实感。滚滚红尘,茫茫俗世,高楼胡同,生老病死,一一被他遣于笔下。第二是责任感。晓升始终用冷峻的眼光观察着他笔下的人和事,是非曲直,爱恨情仇,不含混,不苟且,陟罚臧否,针砭时弊,饱含着作家的社会担当。第三是分寸感。虽然部分情节涉及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晓升既不轻描淡写,也不抢天呼地,总是努力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给读者一个交代。这恐怕就是晓升的小说独具的魅力吧。
-著名文学评论家 牛玉秋
曾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杨晓升,近年以开阔的视野和强烈的现实关怀转向小说创作,其小说总能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号准时代的脉搏,聚焦中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以及普通人的命运和情感,揭示文化和价值多元时代扑朔迷离的生活玄机、复杂多样的人性以及普通人变幻莫测的命运沉浮,充满现实焦虑和人文关怀,呼唤人间真善美的回归。
--著名文学评论家 张陵
内容试读
赵家兄弟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也是一对邻居,他们共同居住在京城海淀区的一座小四合院里。小四合院紧邻某大学校园,是京城典型的房型: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北房三间,正房居中,左右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院的大门开在正南方向的东侧,不与正房相对。据说这是根据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须开巽门,“巽”者是东南方向,相传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所以要做“坎宅巽门”为好。
小四合院的主人是否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暂且不表。院里的环境倒确实令人心旷神怡:院内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东西对称各长出一棵枝叶茂盛的海棠,树冠已直追房顶。中央石凳之上摆放着数盆石榴盆景。紧挨盆景的南侧,是一口酱色大陶瓷缸,缸里养有金鱼数尾,寓意吉利。此刻透过清澈的水面,可见缸里的金鱼,正在清澈的水里悠然自得,悠哉游哉,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