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in!2024年度最佳封面评选

学术   2024-12-27 15:32   北京  


2024的尾声临近,回望这一年,我们的期刊如同穿梭于知识海洋的航船,引领着热爱科学的读者,探索未知、追寻真理。今天,我们满怀喜悦与自豪启动一年一度的最佳封面评选,邀请您共同见证这一年的精彩瞬间。欢迎您为喜欢的封面投上选票并留下感言!


  规则及奖项

投票时间:即日起——2025年1月8日零点

投票方式:在下方投票区选择封面提交(可多选),每个微信用户仅可投一次

奖项设置最佳封面奖1个;优秀封面奖2个;封面提名奖3个

评选标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最佳封面投票


评选结果将于投票结束后一周内在《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公布,留言评论点赞数高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等奖5名(赠送休闲夹克衫或旅行茶具套装);二等奖10名(赠送鼠标或无线充电宝);三等奖30名(赠送棒球帽或T恤)。

   参评封面



中国天眼FAST寻获两颗球状星团长周期脉冲星


该研究通过发展快速折叠搜索方案,系统分析了FAST公开观测数据,在球状星团M15中发现了两颗长周期脉冲星,分别是自转周期约为1.9秒的M15K和自转周期约为3.9秒的M15L。其中M15L刷新了球状星团脉冲星的周期记录,成为目前球状星团中已知周期最长的脉冲星。


EB病毒发现60周年,甲子展望新篇章


在EB病毒发现6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特别组织出版“EB病毒发现60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通过系统性归纳和梳理EB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病毒生物学表现和功能、病毒相关疾病、诊断及表现和病毒感染相关检测和防治手段,为EB病毒相关研究提供详实和有力的参考。愿在新的甲子中,EB病毒疾病成为历史!


复合型气象极端事件机理和归因


聚焦北半球中高纬度高强度-长持续时间型极端热浪事件、中国西北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热浪-沙尘暴复合事件、中国西南地区超级干旱事件以及青藏高原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研究了其发生机制和成因,并针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探讨了季节预测的改进方法。


靶向铁死亡防治脂肪肝—三潭印月仙子翩翩


王福俤/闵军霞铁科学团队在靶向铁死亡防控重大疾病领域的新突破:发现肝脏SLC7A11蛋白通过门控三种氨基酸(三石塔)介导铁死亡引发脂肪肝的新机制。SLC7A11表达量(湖水)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美景;唯湖水适度,才有月光倒影三塔相依之美景,才有西湖仙子舞姿翩翩(肝脏健康)。


我国科学家在月壤样品中发现天然石墨烯


吉林大学邹猛教授、张伟教授、李秀娟正高级工程师,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等人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的观察分析,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该发现为月球的地质活动和演变历史以及月球的环境特点提供了新见解,拓宽了人们对月壤复杂矿物组成的认知。


首例手性稀土卤化物钙钛矿:具有高效紫外圆偏振发光的手性铈基卤化物


南开大学龙官奎研究员和杜亚平教授报道了首例手性稀土卤化物——手性铈基卤化物钙钛矿,将稀土元素独特而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和自旋性能与手性结合起来,获得了紫外光区高效圆偏振发光的手性卤化物钙钛矿材料。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专题特邀编辑:华东师范大学李大力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员,专题聚焦于CRISPR技术在大型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基因治疗、癌症免疫学靶点筛选以及小型CRISPR工具的开发等关键主题。


鱼群是自然中的活性物质;此类研究有助优化无人机群等复杂系统的控制技术


活性物质是指包含可以储存能量并产生机械运动的独立单元的物理系统,这方面的研究旨在理解由这类耗能单元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复杂行为和新兴现象。特邀编辑和作者包括南阳理工大学倪然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杨明成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张何朋教授。


一体化可拉伸电化学传感纤维,助力微量汗液的健康监测


复旦大学彭慧胜院士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何思斯副教授等报道了一种一体化多功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纤维。该纤维具有可拉伸性,通过微量汗液即可检测汗液中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如仅需1 μL的汗液即可启动对pH、K+、Na+、葡萄糖、乳酸和尿酸六种生物标记物进行高效检测。


低碳健康城市与建筑


低碳健康城市与建筑充分重视城市不同尺度(房间、建筑、小区、城市)的健康和低碳设计营造或改造以及日常运维,相关研究与实践正从多个单一学科各自发展转向相关学科群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由理念创新带动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与完善。


驼铃古道丝绸路,智能织物谱新风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文明交融最耀眼的舞台。南洋理工大学魏磊团队创作的封面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一抹蜿蜒的织物跨越历史的纵深,展现了织物从早期简单的御寒蔽体到如今涵盖储能传感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历程。其中放大展示的纤维锂硫电池是智能纺织品的理想电源。此文收录于朱美芳院士组织的“功能与智能纤维”专题。


协同转碳:废气废固来势凶,双碳治理不轻松。阴阳两极电催化,镍硒铋氧显神通。


四川大学张帆课题组联合电子科大夏川团队利用硒化镍和氧化铋催化剂,实现了废弃聚乳酸和CO2向羧酸盐的高效电化学转化,总法拉第效率可达190%。封面形象展示了在阴阳两极催化剂协同转化两种废弃物到羧酸盐的过程,突出了该研究在废弃碳资源转化和利用中的潜力。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专辑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生物群分布和多样性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重建青藏高原复杂的拼贴和隆升演变历史,首先必须了解其各个块体的地层框架及其化石群特征。封面照片展示的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顶部由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中奥陶统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热带地区海相动物化石。


“自上而下”的人地系统功能分区-类型分类-强度分级探测体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团队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地理学“三主三分”方法,率先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人地系统功能分区-类型分类-强度分级探测体系,成为分层次解析人地系统地带性-地域性-地方性分异与演化规律的研究范式。


《中国科学:化学》出版“分子机器”专刊


分子机器是由多个分子尺度的单元通过机械互锁构成的动态功能分子,其动态可控特性可调控各级尺度下物质功能并创造新物质。该专刊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47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10位报告专家的评述和专题论述文章,展示了分子机器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AI赋能碱基尺度高通量功能基因组研究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团队系统阐述了基因编辑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碱基编辑技术的发展,探讨基于碱基编辑的单核苷酸水平功能基因组研究,并强调人工智能(AI)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安全


陈杰院士推荐,张皓、姜育刚、Claudio Melchiorri、Gerhard Rigoll老师共同组织的“人工智能安全”专题。 (封面设计:王雅莉、高生)


基于CRISPR-Cas13技术的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稳定敲降RNA的新方法


该研究将CRISPR-Cas13技术和类精子干细胞介导的半克隆技术结合,建立了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稳定、高效且持续敲降不同种类RNA的新策略,为研究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定RNA的功能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


探索古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团队,联合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张琼教授团队,利用地球系统模式探讨6000年前的植被变化对当时气候的影响,提出古植被-气候反馈是解决目前古气候变化争议的重要突破口。


高能核-核碰撞和原子核结构专题


最近,人们意识到高能核-核碰撞可以为探究原子核结构提供全新的途径和方法。封面为利用高能核-核碰撞探究原子核结构的示意图:发生碰撞的原子核的结构信息印记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初态,经过系统演化反映到末态强子的动量分布并被探测器所探测到。


有效防范新污染物健康风险,服务国家新污染物治理大局


新污染物健康风险需高度重视与有效防范。邓启红教授、于云江研究员和康乐院士提出,应加强对新污染物“环境分布、暴露途径、健康效应、疾病预防、环境治理”等过程的系统综合研究,明确需要优先防控的关键新污染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征程。


先进CMOS集成电路晶体管结构与技术革新


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核心晶体管未来如何发展?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团队描绘了一幅发展蓝图,展现了晶体管结构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垂直三维堆叠,材料从硅基到非硅半导体的发展趋势。其中总结了实现三维堆叠的新方法、新工艺,以及内部散热与电路协同设计挑战,展望了新型晶体管与3D芯片及系统结合的创新发展可能。


封面设计加工:胡煜、于晓玲、王若弛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杂志社是国内外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中国科学》系列、《科学通报》、《国家科学评论》、《国家科学进展》、《能源化学》和《医学+》等22种科技期刊,旨在见证中国科学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