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接近尾声,众多高中都要求高一学生在每年秋季学期寒假前进行选科。然而,在新高考模式下,这种“抢跑式”选科并不科学,也有违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新高考采用选科规则,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前期要求全科教育,打牢宽口径基础,后期选科学习是针对未来职业规划和高考选拔两方面的,而不是“抢跑”将他们过早地推向应试教育的轨道。①选科时间太早:部分学校“抢跑式”选科,认为早点让学生选定科目就可以尽早针对性学习,有利于提升高考成绩。实则不然,选科太早,会把新高考再次带入应试教育的死循环。再者,仅仅通过高中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找到优势学科科目和职业方向,并且在选定科目后,非选科目成了应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通识教育,课时和课程难度大幅减少,孩子如果后期想再调整一下选科已经来不及了,学的太浅无法应对高考。所以选科太早有点坑孩子,且违背新高考的初衷。②选科依据问题:新高一学习时间太短,暂时看不出孩子各科水平,怎么办?很多人会想到参考中考成绩,但这是很危险的做法。首先,初高中知识有着断层式的差异,尤其是数理化,涉及的知识差别很大,仅仅靠中考成绩提前选科,无疑是揠苗助长。其次,高中偏科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高中的知识相对更加深入,有些偏科的孩子,初中表现不明显,很可能各科齐头并进,但是高中难度加大后成绩下降严重,优势科目也不再是优势。所以高一上学期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好好体会各科,每科都尽力去学,去感受适不适合自己,而不是急着催学生选科。③选科=专业=职业:高考是人生大事,对于高考,选科,无论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其实都抱着十二万分的慎重在做选择,但仍会出现各种状况,主要是因为还有很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新高考背后的底层逻辑——学生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问题。新高考改革以后,从高一选科开始,就是一场“职业预分流”。因此,如果不会选科,基本无缘好大学,还会影响将来考研、考公,甚至一步错,步步错!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如采用3+1+2的选科组合,为考生谋划了12条升学赛道,选科的同时,相当于是选择了职业方向。有很多家长会让孩子选热门组合,但热门≠最好,合适最重要!要综合考虑孩子的成绩、兴趣以及专业要求等,进行科学规划。不感兴趣的学科,孩子难以投入,学得痛苦,也很容易心态崩掉。所以一定不能盲目选择热门选科组合,兴趣才能激发真正的内驱力。
比如孩子理科薄弱、爱好文学,就不要勉强选择理科组合;如果孩子爱好机械、动手能力强,就不要选择学术性太强的专业。高中理科难度是逐年陡增的,如果孩子高一就表现出理科薄弱,就应该果断选择文科,哪怕专业选择面不如理科,至少也要保住总分。
学科与未来职业的关联,有特殊要求的,就要有特定的选择,比如将来要考公安警察院校的,那么最好选上政治,将来考公安院校就能报所有的公安类专业,当然只要选了物理加化学,也能报公安技术类专业,但是录取分数比较高。如果将来想当医生的,最好选物化生,虽然物化地、物化政也可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但是主流的医科大学,特别是纯医科大学,大多数是要求选考物化生的。而一些不知名的医学院或者是综合性大学里面的医学类专业,才会要求物理加化学,不要求一定选生物,所以选物化生报考的学校范围要大得多。新高考模式下选择科就是选升学赛道,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选科前甚至更早就要为自己制定职业规划。所以,可以说新高考改革的本质是升学模式的改革,更是职业生涯教育的改革。考生需要打通从选科到高考志愿再到职场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脉络。极简图示如下:
选科(中学教育)——高考志愿(专业+高校)——职业(职场)
而要打通这样的通道,光凭考生自己肯定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学校组织专业力量面向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厘清职业方向,提前进行志愿规划,根据志愿来选科。作为向阳生涯总导师,洪向阳老师创建的“火箭模型”具体而清晰地展现了从这个逻辑。然而,大部分学校、考生和家长对这样的新政策仍然认知不足。他们在选科报考时,观念上仍然坚持传统的“分数是王道”,策略上仍然重成绩、轻选科。对选科对升学的影响更是认识不足。
新高考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涯规划(职业规划)来用好这个选择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自主自由地选择学业、专业和职业前途。
——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
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员中,不光有未雨绸缪的学生家长,还有来自中学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师、招生人员等等。
大家都认为,新高考改革不光关系学生的命运前途,也对家长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职业规划理念,以职业规划为最高纲领,是最直接的应对之道。
“职业规划就是人才强国,是促进产业发展,国家富强的有效途径!” ---向阳生涯创始人、《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向阳向阳生涯(xycareer.com),23年的职业规划实战落地,《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起草单位,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