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普莱特涅夫 (Mikhail Pletnev) 在迪玛·斯洛博德尼乌克 (Dima Slobdeniouk) 的指挥下,与 OP 一起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 D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 30。摘自 2024 年 9 月 27 日在巴黎 Maison de la Radio et de la Musique 礼堂录制的音乐会。
“如果我谈论对土地的热爱,那是因为我内心深处有这种爱……直到十六岁,我都住在母亲的庄园里,然后我的父母退役了,庄园消失了,卖掉了。”在我堂兄庄园里度过的夏天。我在那里总共度过了二十八年,直到我离开俄罗斯(永远?)。我于 1910 年接管了这座庄园。它位于莫斯科东南三百英里处,需要乘一夜火车才能抵达,当时的名字叫伊万诺夫卡。当我需要休息完全平静时,或者相反,当我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我总是去这里。周围的平静对我帮助很大…我仍然想念伊万诺夫卡。它不是那种有高山、悬崖或海洋的自然美景。那是草原,草原就像大海,无边无际。不是水,而是一片广阔的麦田和燕麦田,从此处地平线到另一地平线。我们经常赞美大海的空气,但如果你知道草原的空气有多好,它的香气从大地和那里生长的一切中升起,而且浓郁不散!庄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公园,里面种满了树木,在我那个时候已经有五十年了……”
每年夏天,拉赫玛尼诺夫都会利用伊万诺夫卡这个宁静的避风港,与妻子和表弟娜塔莉亚一起搬到德累斯顿参加音乐会。 1905 年革命被沙皇尼古拉二世血腥镇压后,这对夫妇想要摆脱俄罗斯的政治动荡。拉赫玛尼诺夫于 1909 年 5 月 1 日在莫斯科指挥他创作的交响诗《死之岛》后,在德累斯顿开始创作他的 D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并于 7 月至 8 月在伊万诺夫卡继续创作,直到1909 年 9 月 23 日完成。九天后,他带着静音钢琴键盘启程前往美国,在跨大西洋客轮上创作配乐,以期在纽约首映。第二年夏天,他在伊万诺夫卡这个偏僻的乡村进行了大约 11 次修改,一张音乐家坐在田野边缘的精彩照片就证明了这一点。
“我的第三协奏曲的第一主题既不是借用流行歌曲,也不是借用教堂音乐,我只想在钢琴上唱出旋律……并找到合适的伴奏……仅此而已!”作为作曲家,他让表演者在第一乐章的两个主要华彩乐段之间进行选择,第一个采用一系列和弦,第二个(由作曲家在录音中选择)采用较淡的托卡塔风格。其间奏曲以主题变化的形式构建,其设计与“Rach 2”的结局相同,具有抒情和怀旧的精神。在其经典的奏鸣曲形式中,非常精湛的终曲采用了第一乐章的一些元素,以加强整体的统一性。拉赫玛尼诺夫授权对这部近三刻钟的作品进行一些删减。
1927 年,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Vladimir Horowitz) 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该曲,该曲再次获得成功,尤其是 1930 年,他的唱片(长系列中的第一张版画)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他像一只饥饿的老虎一样投入到音乐中。凭借他的大胆、他的勇敢、他的热情,他吞噬了她的全部”。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这样评价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该作品献给波兰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他宣称该作品“不适合他”,并且从未将其纳入自己的保留曲目中。必须说,这个分数在技术上是最令人畏惧的分数之一。在一场美国演出结束后,一位记者写道:“拉赫玛尼诺夫先生多次被观众叫住,坚持要求他再次演出,但他举起双手,表示同意再次演出,但他的手指却不是。这引起了观众的一阵笑声,观众才放他走。
凭借《第二协奏曲》,这部作品 30 将成为四首协奏曲中演奏次数最多的一首,后人还记得 1910 年拉赫玛尼诺夫在古斯塔夫·马勒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的伴奏下的精彩表演《第 12 首》。这首第三协奏曲也是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 执导的电影《闪耀》(Shine) 的核心,诺亚·泰勒 (Noah Taylor) 在片中饰演钢琴家大卫·赫尔夫戈特 (David Helfgott),他与伟大的莎士比亚演员约翰·吉尔古德 (John Gielgud) 扮演的大师在精湛技艺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