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认证审核前需准备材料
2. 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 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 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 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 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 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 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9. 管理评审计划;
10. 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12. 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 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 跟踪验证记录。
15. 年度内审计划;
16. 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 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 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 首次会议记录;
20. 内审检查表(记录);
21. 末次会议记录;
22. 内审报告;
23. 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 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25. 合同评审记录;
26. 顾客台帐;
27. 市场调查结果、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 售后服务记录;
29. 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括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材料;
30. 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 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 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 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34.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明细台帐;
35. 工具名细台帐;
36. 量具明细台帐(应包括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及检定的证书的保存;
37. 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 量具检定记录;
39.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40. 入、出库手续;
41. 设备清单;
42. 检修计划;
4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 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 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46. 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 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 不合格品台账;
49. 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 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 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 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 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 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6. 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 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59. 发货清单;
60. 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 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62. 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 各部门培训需求;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 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 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68. 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国家、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 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说明:
2. 强调各个部门的质量记录一定要完备;
3.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掌握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4.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要掌握;
5. 岗位责任要求每一员工都要掌握。
6. 以上内容,按各个专项负责人/班组的职责分工准备好材料。
附:ISO9001:2015常见问题
随着取消指定的管理者代表,高级管理层依然需要将相关的职责授权给体系经理。 高级管理层需要了解并契合新标准中的各项领导力要素。 流程负责人需要理解他们的义务——管理所确定的流程和相关的指标。 内部治理团队(例如:内部审核员和审核项目经理)需要确保:他们理解与环境、领导力和绩效相关的具体要求。
基于风险的思维我们都自动会做,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有意识地去得到最好的结果。 风险的概念一直隐含在ISO 9001标准里,新版本使它更明确,并将其扩展到整个管理体系。 基于风险的思维能够保证从开始到结束的风险都得到考虑。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预防措施成为战略和业务策划的组成部分
引言 -- 解释基于风险思维的概念。 第四章 -- 要求组织确定QMS过程并应对风险及机遇。 第五章 -- 要求最高管理层:
第六章-- 要求组织识别与QMS绩效相关的风险及机遇,并制定适宜的应对措施。 第七章 -- 要求组织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第八章 -- 要求组织管理其运行过程。 第九章 -- 要求组织监视、测量、分析及评价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的效果。 第十章-- 要求组织纠正、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结果并改进QMS ,更新风险和机遇。 注:风险总是存在的,随时都要保持适度的关注(第七、八章)。
改进管理方式 建立主动改进式的企业文化 协调一致 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一致性 提升顾客信任和满意度
识别风险 – 这要基于所处的背景环境。 使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来划分过程的优先顺序。 以风险的优先顺序来管理过程。 ISO 9001:2015 没有规范的风险管理要求。 ISO 31000 《风险管理 — 原则与指南 》对想要或需要更规范方法来管理风险的组织可能是个有 用参考文件(但不是强制使用 平衡考虑风险与机遇 分析并确定风险的优先顺序
赋予最高管理者更积极的角色,促使高层管理者更大程度地领导和参与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引入“基于风险的思维”的理念,该理念引导组织将资源重点分配到处理关键和主要风险、以及可能带来重大机会的领域。 新增“组织环境”的要素并作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与基础。作为一个追求持续成功的组织,需要了解和持续监视对组织具有重要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可能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新技术的演进、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等等,做到知己知彼。 统一的标准结构适用于所有的管理体系标准,有利于整合与兼容不同的管理体系。
好课推荐
课程官网价:699元
特惠价—仅需299元
扫码即可超值加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