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常见传染病预防
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不知不觉深秋已来到我们身边,冬季也正在来临。由于昼夜温差大,气温逐步降低且不稳定,此时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们开始蠢蠢欲动,疾病传播风险大大增加。这使秋冬季成为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流感、新冠、水痘、诺如病毒、细菌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等,儿童青少年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
一、防大于治,预防措施多知晓:
1.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戴口罩勤洗手、喷嚏咳嗽遮鼻口。
2. 注意保暖防感冒。初期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要及时关注,特别是出现发热时,要尽早诊断。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应立即隔离,以免扩大。
3. 合理安排饮食,多喝热水,不贪吃,特别要少吃油腻辛辣食品。
“秋收冬藏”,可多吃酸性的、应季的瓜果蔬菜,多吃温热、驱寒的食物,如:羊肉、姜、蒜、韭菜等。由于秋冬季代谢减慢、运动量又相对减少,不宜吃的过饱,否则易造成积食。
4.保证睡眠、适量运动。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户外运动要先热身免拉伤,同时要做好保暖免着凉。
5. 调整情绪:秋冬多肃杀之感,易引起伤感忧郁。因此要有意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不过悲过怒。
6.开窗通风,是自然、简单有效的空气消毒法。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体质较弱的可选择注射疫苗。预防性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最有效的办法。
二、远离秋冬传染病 科学防护保健康
1.流行性感冒(流感)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哪些症状可能是流感?
流感一般起病急,有发热,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充血,甚至呕吐、腹泻等症状。
流感的传播: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鼻、眼等黏膜接触传播。
2.新冠
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COVID-19,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估计很多人都快忘了新冠的感觉,但事实上新冠还存在着死亡病例,仍要加强防控意识。
新冠的传播,也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人群普遍易感。
最常见表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它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毒核酸检测和胸部CT影像学检查、病毒基因测序等来综合判断。
3.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很常见的肠道病毒,感染后引起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全年均可发生,易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传播流行。
主要表现:儿童多见呕吐、成人大多腹泻。
传播途径: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手、物品,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
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疾病初期类似感冒如发烧、头痛、咽喉痛等,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口腔、手、足及臀部出现疱疹或溃疡。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
6.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肺结核的症状很多,主要包括:咳嗽(干咳或有痰)、发热、呼吸困难、疲劳,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咯血、胸痛等。
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病人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就有可能传染给他人。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腮”、“大嘴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的腮腺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一般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传播途径: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被传染。
8.细菌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最常见症状有眼红,看到眼球表面充血发红,看到清晰血丝,还可能会有异物感、烧灼感、痒、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传播途径: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秋冬季节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通过空气、接触传播,预防方式也基本相同。在学校这样人员密集的场所,大家要积极做好预防,从源头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保教室宣
「第十五中学」
撰稿图片丨 张明霞
编辑排版丨 王胜军
文章一审丨 柳大庆
文章二审丨 樊 冲
文章三审丨 宋伟明
文章监制丨 步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