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文學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扮演著情感療愈者的角色。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人們幹涸的心田;又似一盞明燈,照亮著人們在情感迷霧中前行的道路。文學,以其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情感、生動的形象,構建了一個又一個心靈的避風港,讓人們在閱讀中找到慰藉,實現自我療愈。
文學的情感之源與社會生活的共鳴
文學,作為社會生活的鏡像,其核心價值在於深刻揭示並表達人的情感世界。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裏,每個人都是情感的載體,我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無一不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文學創作者,正是這些情感的敏銳捕捉者和細膩表達者。他們通過深入觀察、體驗生活,將那些稍縱即逝的情感瞬間凝固成永恒的文字,讓讀者在共鳴中感受到生活的溫度與深度。
在農耕文明背景下,中國形成了獨特的鄉情「情感網絡」。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土地為根,以親情、友情、愛情為紐帶,構建了一個個充滿溫情與和諧的社會單元。這種獨特的情感結構,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陳彥老師所倡導的「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正是對這種情感網絡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他鼓勵作家們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緊密關註現實生活,從中汲取創作的靈感和動力,創作出既具有時代感又富含人文關懷的優秀作品。
文學的療愈功能與社會價值的實現
文學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更是一種具有強大療愈功能的社會力量。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往往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情感上的創傷和困擾也時有發生。此時,文學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情感療愈工具。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人們可以在虛構的世界中找到共鳴和安慰,釋放內心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實現自我療愈和心靈成長。
長奎書記在開班講話中強調,文學創作要謳歌時代、謳歌真善美、探尋人生的價值。這不僅是對文學創作方向的指引,也是對文學療愈功能的深刻認識。文學作品通過展現人性的光輝與陰暗、揭示生活的真相與美好,引導讀者在反思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和價值所在。同時,文學作品還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他們的精神世界註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文學形象的塑造與情感療愈的實現
文學的情感表達離不開形象的塑造。一個生動、鮮明、具有感染力的文學形象往往能夠深入人心,引發讀者的強烈共鳴和情感共鳴。這些形象或代表著人性的美好與善良如魯迅筆下的阿Q、孔乙己等小人物雖身處困境卻仍不失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或揭示著人性的復雜與矛盾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物在愛恨情仇中展現出的復雜性格和情感糾葛。這些形象的塑造不僅豐富了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力,還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入地思考人性的本質和社會的現狀,從而實現情感的療愈和心靈的升華。
文學與生命力的滋養
正如江洋老師所言,音樂是給生命輸氧的。文學同樣具有滋養生命力的功能。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夠為讀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心靈上的滋養,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精神動力。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讀者可以跟隨作者的筆觸穿越時空,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文化底蘊,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和胸懷,增強自己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
總之文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情感療愈工具,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其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情感、生動的形象構建了一個個心靈的避風港讓,人們在閱讀中找到慰藉實現自我療愈和心靈成長。同時文學還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社會價值,引領著人們不斷追求真善美探索人生的真諦和價值所在。
二零二四年七月九日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