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虔州的古城深处,有一座楼阁,名曰郁孤台,它不言不语,却以千年的姿态,静观世事沧桑,聆听历史的风声。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时间的低语者,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无数文人墨客心灵栖息的港湾。
郁孤台,并非孤傲于世,而是与赣江相依,共绘一幅流动的画卷。江水悠悠,如同历史的脉络,绵延不绝。晨曦初露,江面泛起层层薄雾,郁孤台在朦胧中更显古朴与神秘。渔舟唱晚,渔火点点,映照在水面上,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古人云:“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刻的郁孤台,虽无孤月相伴,却自有一番超然物外的意境。
深秋的傍晚,是郁孤台最为动人的时刻。夕阳如一位老画家,将天边染成了绚烂的橙红,又轻轻地在郁孤台上洒下一层金辉。古台巍峨,静默地矗立于这绚烂之中,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站在台上,远眺赣江,只见浮桥横跨,连接着两岸的烟火人间。这浮桥,不仅是交通的要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人不禁遐想连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这句诗,此刻在郁孤台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然而,这美景之下,却藏着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郁孤台,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握每一个当下。
郁孤台,不仅见证了虔州的兴衰更替,更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寄托。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在此留下足迹,抒发胸中之志。他们或为国家兴亡而忧心如焚,或为个人命运多舛而黯然神伤,将满腔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化作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道出了郁孤台下的江水,见证了多少离愁别绪、悲欢离合。而郁孤台本身,也仿佛成了一位慈祥的长者,静静地聆听着每一个过客的故事,给予他们无声的安慰与鼓励。
尽管郁孤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但它并不拒绝青春的活力与朝气。相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青春的气息与古老的文化相互交融,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年轻人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沿着浮桥走向郁孤台,他们的笑声、歌声,为这座古老的楼阁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站在郁孤台上,他们或眺望远方,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或低头沉思,回味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放飞梦想与希望。郁孤台,不再是那个孤独而冷漠的符号,而是成为了青春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千年。郁孤台,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记录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底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郁孤台上似乎还能听到那些古老的声音在回荡:有诗人的吟唱、有战士的呐喊、有百姓的欢笑与泪水……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人的历史交响乐。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郁孤台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领悟。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在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安宁。
站在郁孤台上回望过去与未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座古老的楼阁不仅见证了虔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风雨沧桑,更以其独有的方式陪伴着每一个过客的成长与蜕变。
二零二三年深秋于赣州市委党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