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鲁迅文学院,那扇古老而厚重的门扉,在晨光初破晓的温柔中缓缓开启,仿佛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引领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踏上了一场既神圣又充满未知的心灵之旅。这不仅仅是一处学习的殿堂,更是无数文学梦想者心中的圣地,每一处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缕清风都携带着文学的芬芳,让人沉醉,让人向往。
盛夏的早晨,阳光如同细碎的金色绸缎,轻轻覆盖在鲁院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座古老而又焕发着现代气息的建筑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幔。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37位文学同道,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这片文学的沃土,准备在这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在开班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的讲话振聋发聩。他强调,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树立高远的文学志向,奋力攀登文学高峰。他的话语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坦诚热情地交流创作,相互鼓励、相互启发,以期在文学之路上走得更远。而中国残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理事长周长奎的寄语,更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召唤和使命的担当。他希望我们能够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进步、展现自强精神的文学精品佳作。
在鲁院的这段日子里,我们有幸聆听了多位文坛巨匠的精彩授课。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陈彦老师以其哲学视角揭示了小说创作的真谛--从“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中获取灵感;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教授、与海子并称“北大三剑客”的著名诗人西川老师则以一场诗歌的盛宴,让我们感受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流变与魅力;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小说月报》《散文》主编汪惠仁老师则用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散文创作的奥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阎晶明老师则以鲁迅为例,阐述了在思想与艺术之间如何做出抉择;《人民文学》副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徐则臣老师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为我们讲述了写作的软实力和硬功夫;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刘宁老师则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为我们打开了古典文学中生态学研究的大门,课后,她还与我亲切合影,那一刻的温暖和激励,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江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他用音乐感知美好人生,让我们在旋律中感受到文学和音乐的相通之处;还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部的陈述教授为我们讲授的中国当代史课程,让我们从国史发展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学滋养。他的讲解生动而深刻,让我们对当代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课后,他也与我亲切合影,留下了这段难忘的记忆。
除了精彩的授课之外,鲁院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交流与实践的机会。在改稿笔会上,《人民文学》编辑部副主任马小淘、《文艺报》社融媒体部主任李晓晨、《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小说选刊》编辑部副主任文苏皖、中国作家网副总编辑张俊平、《十月》文学编辑蒋 在等文学编辑们亲自上阵,为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改稿指导。我的诗稿有幸分在了蒋在老师那里改稿,她不仅对我的诗歌进行了细致的评价,还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让我受益匪浅。而晚间的文学沙龙则成为了我们交流思想、碰撞灵感的绝佳平台,我们共同探讨文学问题,分享创作心得。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还来到文学沙龙上和我亲切握手交流,让我倍感振奋。
在鲁院的最后一课上,中国残联研究室副主任厉才茂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励志故事,并与我们-一加了微信和电话。这份温暖的关怀与激励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与支持。虽然12天的课程短暂而匆忙,但这段鲁院之行却让我收获满满。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创作技巧,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我们共同经历了这段难忘的文学之旅,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因此更加深厚。
回想起在鲁院十二天的点点滴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清晨的阳光、夜晚的文学沙龙、文坛巨匠们的教诲与鼓励...这一切的-切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回忆。鲁院之行不仅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与成长更让我明白了文学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今后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生命的永恒力量与文学的无限魅力。
▲二零二四年七月在北京鲁迅文学院百草书屋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