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
2024年11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我院高国营课题组题为"Electric-Field- and Stacking-Tuned Antiferromagnetic FeClF Bilayer: The Coexistence of Bipolar Magnetic Semiconductor and Anomalous Valley Hall Effect" (电场和堆叠可调的反铁磁双层FeClF:共存的双极磁性半导体和反常谷霍尔效应) 的研究论文。华中科技大学为唯一单位,物理学院2024级博士生张龙为第一作者,高国营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2023级博士生刘钰琪参与了该工作,吴梦昊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有益讨论。
谷是电荷和自旋之外新兴的载流子自由度,基于空间和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铁谷性 (ferrovalley) 为信息编码、传输和存储拓展了新途径。双极磁性半导体在栅极电压下可以提供完全自旋极化的电流。二维两面神 (Janus) 体系具有空间镜像和翻转对称性破缺结构,为谷自旋电子学应用提供了广阔平台。该研究以实验上的单、双层FeCl2以及理论预测的单层FeClF为基础,系统探究了在电场作用下不同堆叠序的双层FeClF的谷自旋电子特性。
图1: (a-c) 不同堆叠的FeClF双层结构;(d) 层间反铁磁层内铁磁的双层体系;(e) 布里渊区高对称点路径;(f) 可逆自旋场效应晶体管示意图;(g, h) 可逆电场作用下,不同堆叠的自旋和层分辨的反铁磁半导体和双极磁性半导体。
研究发现, 不同堆叠的双层FeClF (图1)均具有结构稳定性, 呈现典型的层内铁磁而层间反铁磁耦合。A堆叠具有面外易磁化轴、双极磁性半导体特征、自发谷极化和反常谷霍尔效应,而B和C堆叠具有面内易磁化轴和反铁磁半导体特征。电场可以可逆地调控双极磁性半导体和反铁磁半导体之间的转变, 并操控A堆积谷极化的打开和关闭(图2)。显著的谷劈裂数值(~108 meV)适用于室温的反常谷霍尔效应和谷操控的实际应用。该工作揭示了可逆电场调控和堆叠依赖的二维Janus家族的谷自旋电子特性,提供了堆叠和可逆电场对谷自旋电子的调控策略, 为二维Janus家族的理论和实验的设计开拓潜在视角。据悉,该课题组之前在载流子掺杂和应变调控二维磁各向异性、磁转变温度和自旋极化率[2D Mater. 10, 045005 (2023); Appl. Phys. Lett. 123, 192407 (2023)],以及层数依赖的隧道结和多铁隧道结的输运性质研究[Appl. Phys. Lett. 123, 052401 (2023); Phys. Rev. B 109, 085433 (2024)]也取得了进展。
图2: (a) 谷劈裂的可逆外电场开关,(b-e) 电场操控的反常谷霍尔效应。
Science & Technology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12174127)的资助。
论文链接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团委学生会——
新闻宣传中心 PhyHust
图文 | 高国营课题组
编辑 | 胡昌逸
校对 | 胡渝昊
审核 | 吴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