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学院在科技楼北410成功举办了第一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交流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分享,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传承学术精神,加强学院研究生整体的学术氛围。
分享会上,多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作为主讲嘉宾,向与会的研究生们分享了他们的科研经验和学习心得。他们分别从学习方法、科研路径、论文写作与投稿、实践项目参与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和心得。
吴张启
吴张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20级博士生,所属课题组是引力中心引力实验与理论组,导师为邵成刚教授。研究方向为空间引力波探测数据处理、时间延迟干涉技术等。曾获得引力中心学术年会二等奖和三等奖,物理学院学术年会二等奖,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等荣誉。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今年7月曾赴爱尔兰参加国际LISA研讨会。博士期间在Physics Review D,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论文,以参与作者的身份发表2篇论文,并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吴张启同学向同学们分享了科研学习的路径。作为研究生,科研学习可以从中文的毕业论文和其他综述文章学起,以便快速掌握这个领域研究的基本内容,再通过阅读组内论文了解课题组内研究进展,当对研究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去阅读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之后他介绍了一些实用的科研工具,并且强调了通过复现他人工作去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式。他还建议同学们,在科研之余也要注意休息,培养一些课余爱好让研究生生活更加丰富。
高乐
高乐,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引力中心伍文杰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精度台站式MEMS相对重力仪的研制,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相对重力仪的国产化。曾获学院2020年“七一”评先表彰“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和2023年“三好研究生”荣誉,分别在2022年和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学术年会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荣获2024年微纳博士生学术沙龙卓越报告奖。博士期间,担任物理学院引力中心研究生第五党支部支委,多次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并作口头报告。在伍文杰副教授的指导下,研制的台站式MEMS重力仪已进入实用化阶段,成功解决了当前MEMS重力仪精度难以满足大部分台站测试需求的技术瓶颈。自研重力仪实测相关关键指标处于国际同列领先,到达商业重力仪同等水平。
高乐同学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内容及其丰富的科研成果,向同学们说明了目前地震观测仪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她还向同学们分享了常用的科研工具,包括查找文献的检索工具、文献管理的工具、笔记记录工具以及数据处理、画图工具。最后为大家科研进展和交流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还建议同学们要学会处理科研以外自己的心态问题,坚持运动保证身体健康。
林响
林响,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20级硕士生,现为2021级博士生,师从颜浩助理研究员和梁浴榕副研究员(引力中心空间光学组),主要从事空间引力波中TTL耦合和超高精度激光干涉仪等相关课题研究。曾获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知行奖学金、引力中心学术年会二等奖2次,以及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期间担任物理学院党支部书记,硕士班级团支书等,获学院2024年优秀共产党员。科研上,以第一作者或合作者,已在Opt. Express.,Rev. Sci. Instrum.,Appl. Opt.等光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大学物理实验》上发表1篇教学论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学术交流上,于2024年赴爱尔兰都柏林,参加第十五届LISA国际研讨会,并做Poster展示讲解。此外,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引力波探测"重点专项。
林响同学首先向大家分享了研究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熟练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基本的编程能力,建议大家要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个相对明确的规划。他还强调了对自己研究领域工作进行复现的重要性,通过复现来提高自己对公式、实验的理解,并且最好定期总结自己的科研学习进展来清晰自己的收获。他还对就业问题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分享和建议,林响同学详细列举了各个就业方向及内容,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就业准备和搜集资料方面的建议。最后还向同学们分享了申请国奖前需要的准备,建议有想法的同学要提前做好准备。
杨玉坤
杨玉坤,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2021级直博生,目前在引力中心冷原子分子精密测量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周敏康教授,研究方向为超冷原子干涉精密测量和双通道原子干涉精密测量研究,博士期间担任引力中心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曾获得2023年优秀研究生干部,2024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Opt. Express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杨玉坤同学首先介绍了自身的学习科研情况,向大家展示了细致的周期学业计划。他推荐了一些常用的文献阅读管理和论文撰写的工具,列出许多文献搜索以及文献管理的网站及软件,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分享了如何在学习积累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工作习惯。他鼓励大家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杨玉坤同学强调了研究生阶段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他提醒同学们需要在这个阶段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接受平常的自己,并调整对自己的预期。他指出心态最重要和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科研生涯。
杨继鹏
杨继鹏,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周浩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热层大气密度的反演及其应用。学术方面,积极参与GF建设项目,相关成果已申请一项软件著作权,目前正在撰写一篇关于热层大气密度对轨道影响的论文,拟投稿至JGR期刊。此外,还参加了两次学术会议,荣获学生优秀论文称号。
杨继鹏同学作为本次国奖交流会的唯一硕士生,为在场的众多硕士同学提供了自己的宝贵意见。他指出,我们要在硕士生涯初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是选择在学术圈深耕,还是投身产业界,这对于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他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关于硕士三年的节奏与安排,并讲述了硕士刚入学时如何看文献以及文献的阅读与下载。他认为,开放的沟通氛围有助于拓展研究思路,加速科研进程。杨继鹏同学深刻认识到研究生阶段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他强调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建议同学们在紧张的学术生涯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注重锻炼身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李涛
李涛,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16级本科生、2020级硕士、2022级博士,导师为生物物理所黄胜友教授,主要从事冷冻电镜密度图的蛋白质与核酸结构建模算法研究。曾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黄胜友教授指导下,他提出了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全长全原子冷冻电镜RNA结构建模算法,其改进后的方法在核酸复合物中建模中达到目前最高精度,解决了冷冻电镜核酸结构建模难题。截至2024年12月,在Nat. Biotechnol.,Nat.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2篇。
李涛同学首先介绍了自身的学习科研情况,向大家展示了细致的周期学业计划。他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条理性,不放松不懈怠,根据计划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接着,他向我们介绍了画图、写作、代码问题以及在科研方面的一些万能工具,并提出了多交流、多分享的理念。他鼓励同学们要与导师、课题组的同学以及学术会议上的学者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最后,他建议大家要劳逸结合,保持好心态,这样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李豪
李豪,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现为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黄胜友教授。主要从事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的课题研究。研究生期间曾担任博士2003班班长,获得华中科技大学2022-2023年度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Protein Science等SCI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共同一作。
李豪同学认真分享了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及撰写的细节要求。他推荐了一些常用的文献阅读管理和论文撰写的工具,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分享了如何在学习积累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工作习惯。他鼓励大家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科研能力。他通过自己的科研经历,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他鼓励大家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大胆尝试,勇于接受挑战,享受拼搏过程中的璀璨。
蔡梦豪
蔡梦豪,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现为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韩俊波研究员,主要从事二维磁性材料及其异质结器件的磁性调控相关课题研究。曾任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多次参加学术交流年会活动。曾获得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博士国家奖学金,2023年强磁场中心博士研究生二等奖,2022年三好研究生,2021年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博士期间在ACS NANO,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dv. Electron.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篇,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蔡梦豪同学首先为我们详尽阐述了如何围绕目标精心规划研究生生涯,并针对不同就业路径所侧重的能力与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在科研领域,他建议我们可以从课题组前辈的博士毕业论文、团队发表的学术成果以及近期相关课题的综述文献入手,迅速融入科研环境。同时,他强调了与导师保持密切沟通的重要性,并提倡跟随师兄师姐学习实验操作流程,为独立开展个人研究课题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他分享了文献调研的有效渠道及一系列实用的科研工具,助力提升研究效率。谈及生活层面,蔡梦豪同学提倡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淡然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他鼓励我们在课余之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走出户外,拓宽视野,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以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为结语,他鼓励我们,保持学习,保持热爱,愿你我都能活成一束光,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王哲齐
王哲齐,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现为2021级博士生,师从傅华华教授,主要从事声子晶体中外尔半金属的相关课题研究。曾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学院乒乓球赛男子单打,男双,混双三项冠军,并在2020年到2024年间担任物理学院乒乓球队队长。他在声子晶体体系中进行了对外尔半金属的深入探究,为实现最大陈数的外尔半金属提供了实验方案,并且突破性地实现了陈数为6的外尔半金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Phys. Rev. B, Mater. Today Phys等期刊上,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一作2篇,并参与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哲齐同学按照第一性原理思维,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做科研、科研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科研之路如何走。他从了解时代背景、选择研究方向、阅读相关文献、学习研究方法、寻找创新点、完成研究、撰写论文七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面对科研过程中的种种挑战,王哲齐同学强调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建议,面对忙碌与压力,应适时放松,认识到适度的休闲能激发新的灵感;面对迷茫,应立即行动,从实践中寻找乐趣;对抗疲劳,需坚持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面对难题,则需分解任务,逐步攻克,铭记科研的本质是对未知的勇敢探索。最后,他指出从小学至博士,我们的研究范围虽逐渐缩小,但每一步都在向人类认知的极限迈进,愿每位边缘行者都能突破认知边界,享受科研。
陈冰雪
陈冰雪,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现为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洪葳副研究员,于引力中心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组从事高精度惯性基准的电荷管理研究,聚焦电荷累积对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影响及其解决策略。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发表SCI/EI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学生排名第一2项)、软件著作权1项(学生排名第一),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电荷管理策略研究工作。曾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2023年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和2022年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博士期间学术成绩位列专业前10%。多次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行Poster展示与口头报告,曾担任引力中心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积极投身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
陈冰雪同学首先强调了“好心态”的重要性。她鼓励大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相信自己,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内核稳定,不轻易放弃。同时,她也提醒大家要学会“放过自己”,不必为小事纠结焦虑,累了就适时休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谈到自我努力与自我疗愈时,她认为,通过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物中,不仅能够提升自我,还能在忙碌中找到治愈的力量。此外,她还强调了外界力量的重要性,朋友、家人、恋人等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撑。对于如何高效学习,陈冰雪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建议。她提醒大家要合理规划时间,做好总结和规划,不要等到最后才匆忙准备。对于文献搜索和阅读,她推荐大家使用Google Scholar进行文献搜索,并强调综述和原创论文相结合、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她也提醒大家要注重输入与输出的结合,通过写作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在存储和总结方面,陈冰雪同学强调了数据、代码存储的规范性以及实验文档的重要性。她认为,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后期毕业论文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来源。最后,陈冰雪同学强调了高效率和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她鼓励大家要注重效率,根据自己的状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同时,也要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即使只是躺着充电,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向霄
向霄,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祝雪丰教授,主要从事声学与光学超材料相关研究。硕博期间,依托声学平台对凝聚态中复杂的拓扑物态进行了研究与证明,并利用人工结构的调控和设计,对声场/光场操控进行了探索,结合增材制造对减振降噪进行了研究。硕博期间共参与发表SCI论文20篇,以第一作者(包含共一)身份发表SCI论文共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包含共一)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hys. Rev. Lett.、 Nat. Commun.、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上发表相关代表作。其余合作工作发表在Phys. Rev. Lett.、Adv. Mater.等高水平期刊上。
向霄同学首先围绕“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关键问题”展开了阐述。他指出,一个合格的硕士生应能在老师或师兄的指导下,有效利用课题组的资源,顺利开展并完成一个小课题,撰写出高质量的大论文。而对于博士生而言,则需在老师指明的方向中,勇于探索,建立新的学术成果。面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向霄博士鼓励大家要勇于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突破边界,解决问题。在科研工具方面,向霄同学特别提到了ChatGPT对科研的辅助作用。他认为,这一智能工具不仅能够提高科研效率,还能在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是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谈及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心态问题,他强调了目标确定和认清核心利益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学会在挫折中与自己和解,认识到人生的路从来都不止一条。此外,他还提醒大家要珍惜身边陪伴的人,感恩他们的支持与陪伴。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学术贬值问题,向霄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尽管学术环境在不断变化,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并未因此减弱。读硕读博不仅是为了提升学历,更是为了拓宽视野、增强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鼓励大家要认清自己的就业去向和发展方向,无论是选择企业、读博、定向选调还是事业编制,都要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向霄同学以“以知践行,探求科研学术之理;以梦为马,谱写青春奉献之歌”作为结语,勉励大家要勇于追梦,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人生的华彩篇章。
除了以上分享,其他获奖者也分别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经历出发,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他们分享了如何在科研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与导师和同学有效沟通等科研心得。
与会的研究生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在分享会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他们纷纷向获奖者提问,就自己在科研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答。获奖者们耐心解答,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大家明确了个人的科研目标。
此次研究生国家分享会不仅为获奖者提供了展示自己学术成果和个人风采的机会,更为其他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和科研指导。通过分享和交流,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提升了大家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同时,也在学院研究生中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坚定了全体研究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学术追求、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物理学院将继续秉持“聪明的孩子学物理”的宗旨,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充分发挥榜样模范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学风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