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个人介绍
李子涵,来自物理学院2201天眷英才班,中共预备党员,2023-2024学年度物理实验创新基地讨论组负责人,目前为量子物理与交叉学科创新基地22级负责人。总加权93.06,排名1/154。连获两年国家奖学金,两年校三好学生,2024年喻缘奖学金,入围2023-2024学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标兵”故事分享。获得第38届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第15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和决赛一等奖,第12届湖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第9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一等奖,物理学院“三态杯”科普视频创作活动三等奖。跟随蔡建明教授从事量子信息相关的科研探索,在2024年9月给出了基于金刚石NV中心的微波激射的理论分析,目前在做腔量子电动力学与量子信息的交叉方向。
TWO
与物理初遇
对物理的热爱源自于对自然规律的好奇与探索,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渴望,物理中的公式和定理让世界的一切变得不再纷繁复。据李子涵所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于物理的热爱支撑着他坚守自己的选择。来到华科大物理学院之后,他发现这里的物理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我们学院的学术氛围很纯粹、很务实,我对此非常满意,也想要在这里追寻自己的科学家梦想。”
THREE
千难万险,我必以力破之
李子涵在采访中提到,大二下学期是他大学的至暗时刻,彼时的他面临学习和科研双重压力。7门专业课需要认真学习,而且公选课不能落下,还要抽出时间做项目研究。但这并没有击垮李子涵,相反,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他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无意义地内卷,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于高中,很多知识注重于理解和掌握,而不在于刷题。把握好听课与写作业的时间,这样就会发现空出来了很多时间,利用它们去研究专业课或者做科研项目,效率和时间利用率都明显提高了。”李子涵认为,物理学习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性的内容,还在于对自己思维模式的锻炼,一旦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论,那么学习任何东西都会非常迅速。在学期末结束后,李子涵不仅加权分数年级第一,在项目研究上也给出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FOUR
长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李子涵以指引,让他选择了量子信息科学。同时他也深知如今我国的量子科技被外国“卡脖子”,他想用自己的热爱在中国的量子科技领域作出突破。尽管这条路很漫长,但是他始终在求索。“我在这其中收获到的科研技能和经验是无价的。”
FIVE
李子涵同学对大一新生的建议
Q:学长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吗?
A:“我们作为大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但除了专业的学习,我觉得我们还要让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发现自己的一两项正能量的兴趣爱好,这能陪伴你度过一个较为充实的大学时光;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在平日里去外面转一转,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大学除了知识的学习,还有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学习。要多去结实老师和其他优秀的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望得更远。
SIX
写在最后
“一张又一张牌被放在桌子上,回望过去我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物理探索之路,感悟颇多。期间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在我看来,这些经验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科学的进步本身有赖于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我的小有成就离不开学院给我提供的资源、老师与辅导员对我的支持和同学们对我的认可,以及物理学院纯粹、务实的学术氛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会狂喜于某个深夜苦苦推导出的公式、我会吃惊于某次有高见的学术论坛、我会执着于某个有趣且重要的物理问题。我对物理的热爱,纯粹而简单。‘山高路远,道阻且长。凡心所向,行之将至’。探物寻理,我会一直在路上。”最后,也祝愿李子涵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继续进步,前程似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