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个产业集群落地开花,一个个特色品牌不断升级,辽宁乡村变得更美,农民更加富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近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文波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过去的一年,辽宁在立足特色资源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益,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辽宁省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提级加速,努力扩大粮油、畜禽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途径中,特色农业资源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加速剂。
在辽河三角洲腹地,辽河、大辽河两条河流冲积而成的滨海湿地平原上的盘锦,拥有两个鲜明的标识——大米、河蟹。通过推广全国首创的“稻蟹共生”模式,盘锦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百万亩稻蟹共生基地,稻蟹共生面积达到95万亩,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目前,盘锦构建“322”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以精致农业、精深加工引领粮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包括稻蟹共生在内,苇田渔业、海洋牧场3个百万亩生产基地,打造粳稻、大豆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新发地区域农产品销售、中国北方河蟹交易2个百亿级集散地。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新三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在行业龙头企业使用率达到80%以上,省级农业百强品牌数量增加到 10个以上。
深耕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富民产业,依靠产业振兴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盘锦只是辽宁乡村特色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辽宁各地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遍地开花。
在辽宁省三大奶业板块之一的阜新,奶牛产业链正在释放巨大的集聚效应。阜新做优做强乳品企业,发展壮大奶源基地,打造阜新县、彰武县两个产业集聚区。在坚持政策引领,科学推进奶业振兴的同时,阜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进大型奶企。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在阜新建厂投产,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奶业发展。促进奶源基地建设,为乳企提供稳定奶源。北京泓方投资集团在阜新县建设万头奶牛牧场一座,为阜新伊利提供原奶。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设计奶牛存栏1.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
2024年,乡村特色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更大。辽宁省出台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除现有优质大米、小粒花生等6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的特色产业外,加快培育扇贝、河蟹、食用菌、绒山羊等9个百亿级潜力特色产业,积极推动花卉、南果梨、梅花鹿、柞蚕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这一年,辽宁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达25家,提升了集聚区公用配套设施水平。43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项目承载力不断加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710亿元,同比增长7%。举办农业招商推介活动达83场,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503个,完成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农业招商力度不断增强。
今年,我省还将进一步壮大富民产业,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现代设施农业、畜牧业和深远海渔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大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粮油、畜禽、水产3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推进海参、人参等10个特色产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辽字号”高端精品品牌。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以上。
培育新业态打通产业链条
因地制宜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土特产”延链强链。延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将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如今的沈阳市沈北新区已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依托生态资源、特色产业,深耕特色农业,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模式,促进“三链重构”,以“农食”领跑产业跨界融合,已发展形成从种子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条。通过“技术+产业+资本”模式,沈北新区真正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例如,鼓励东亚种业等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加快技术创新。由禾丰食品牵头组建辽宁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实验室群,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不仅是沈北新区,辽宁各地都在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连加强农村三产融合平台建设,获得国家2370万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设施蔬菜、粳稻、大豆产业集群。促进农文旅融合,庄河市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精彩展示乡村休闲旅游特色。鞍山市台安县聚焦白羽肉鸡产业,实施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白羽肉鸡出栏量位于东北首位、全国前三,全产业链总产值216亿元。当地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结合白羽肉鸡产业,开展了农家乐、认养农业、农家小吃、特色民宿、传统手工制作、家庭作坊等新业态,实现集聚规模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90.82万人次。
2024年,辽宁农产品加工业交出了优异答卷,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领域不断拓宽。
这一年,我省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培育力度,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龙头企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新培育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增加123家。通过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全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全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和30%。
乡村产业以强化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来补链、强链、延链。不能只依赖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新业态和新模式,有助于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未来可期,以特色为引领,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乡村产业发展正在为辽宁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辽宁农业农村”公众号是辽宁省涉农政策、行业要闻、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的微信发布平台。适应新形势,打造新媒体,平台致力于通过全面翔实的信息发布,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及研究领域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敬请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三农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关注垂阅“辽宁农业农村”公众号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投稿电话:024-26111078
邮箱:lnnync@sina.com
编辑:王春蕾
王传岐
审核:关玲玲
终审:由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