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占地面积20公顷,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三年(1914年),浦口火车站正式开通运营,是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1省的重要交通枢纽;1968年10月,随着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浦口火车站停办客运;1985年,恢复部分客运,并更名为“南京北站”,站场货运业务不断扩大,站场规模不断扩建;2004年10月,停办客运。2013年3月5日,浦口火车站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浦口火车站的客运暂时停止。 1985年5月,浦口火车站恢复客运,开通了到齐齐哈尔、成都、兰州、徐州、新沂和连云港的列车,并更名为“南京北站”。2004年10月,浦口火车站客运正式停止运营。浦口火车站旧址占地面积约20公顷,采用老式英式建筑风格,具有三层砖木结构,米黄色外墙和红色大屋顶。其特色包括候车大楼、月台、雨廊、售票房、贵宾楼和高级职工宿舍等。这座火车站不仅是中国唯一完整保留民国特色的火车站,也是《背影》等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场景。
浦口火车站,为老式英式建筑,米黄色外墙,红色大屋顶。伸出直通月台的单柱伞形长廊和连接轮渡码头的拱形雨廊,连接着一座3层米黄色的主楼,红色的屋顶上写着“南京北站”四个大字,主楼正对面的广场上还有一座专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停放处所建的“中山停灵台”。文物遗存
浦口火车站主体建筑基本保留,其中,站房楼内木结构的楼梯楼板更换了三分之二,现有三分之一保留了昔日的面貌。主楼的候车厅大门关闭,窗户被墨绿色木板封死。浦口火车站遗存文物主要包括主体大楼、中山停灵台、贵宾楼、电报房等四处,其余设施还包括:电厂、高级职工住宅楼、火车轮渡桥、机车仓库等。
浦口火车站旧址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誉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这里不仅是朱自清《背影》的诞生地,还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出现,如《情深深雨濛濛》和《金粉世家》。目前,浦口火车站旧址经过修缮后对外开放,周边有许多文保建筑和现代商业设施,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1918年,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背影》。1919年,孙中山在《建设》杂志上发表《实业计划》一文,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把浦口火车站列入建设重点。1919年春,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车站丢失了一双布鞋,陷入困顿,幸遇老乡,解了燃眉之急(斯诺《西行漫记》)。
1929年5月28日,装运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的火车通过津浦铁路从北平运抵浦口火车站,在这里稍作停靠后通过浦口码头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 1949年,邓小平和陈毅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驱车进驻总统府,迎来南京解放的曙光。南京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浦口区津浦路30号,从中山码头乘轮渡过长江即可到达。这座由英国人设计的火车站是津浦铁路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着整个中国的铁路网。走进这个由清代李鸿章投资兴建的老火车站广场,尽管四周静悄悄的,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风骨和气势。广场正面是红瓦、米色墙壁的火车站大楼,尽管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火,但依然巍峨挺拔。1917年的冬天,朱自清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告别,父亲为了替儿子买橘子,蹒跚地走过铁道,爬上月台,那个肥胖的背影在朱自清心中永远定格。八年以后,朱自清含泪写下了散文名篇《背影》。《情深深雨濛濛》里依萍送别书桓的车站也是这里,这个百年车站,想必见证了各种相聚与分离,汇集了太多欢笑与泪水… 浦口火车站地方不大,可以从中山码头坐轮渡来,不到一小时就可以逛完,吹着江风,看船行来去,来到这里更多的是寻找旧城记忆,感受时代变迁……敬请点击欣赏下面更多的原创作品
1.老门东的秋 美的让人心醉
2.陕西靖边波浪谷采风随想
3.走进舌尖上的三七八巷 --老城南的记忆
4.探寻南京民国建筑--走进千年古大板巷
5.赏听《雨打芭蕉》的美乐,喜迎新年的来临
6.趣谈我与《大众电影》杂志的一段情怀
7.我老爸的“摄”生活
8.生命从未停止生长过
9.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千年皖南古镇 -- 陵阳古镇
10.白云深处有人家--漫步同安寺和四岭水库
![]()
李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