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醉美乡村石塘人家 ,欣赏别致的村落美景

体娱   2025-02-01 19:10   江苏  
岁月如歌曲已发表第2770篇原创文章

深秋初冬的一天,冷空气过后南京的天气开始回暖,我们再次走进石塘人家,石塘人家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中西部,枕水揽翠,与钟灵敏秀的将军山相互辉映,向往来的游人展示出一幅境意幽远、细致极美的水墨画卷。

 千年古村落青山环抱,3万亩翠竹林海连绵起伏,"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四面环山,风景瑰丽。

小桥流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进石塘人家,连接旅游大道与村庄的木栈道,全长240米,横跨梅溪河,是一道景致的人文景观。

     石塘人家是后石塘村项目改造后的新村名,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获得“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等荣誉。

这里游客不断,许多村民将自己种植的各种蔬菜瓜果期待拿到路边售卖

星塘满

据石塘人家老辈们述说:他们的祖辈曾看到有一道美丽的浅红色的白光飘落在王氏宗祠门口的小塘里,塘水长年从塘埂上溢出,这是因为陨石撞击泉眼后,池塘有泉水补充后溢漫,故人称星塘满。

木栈道再现了宋朝木梁桥文化,走上木桥,犹如走入远去的历史,一步跨进南宋风情的村庄

三面环山的小村落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錯落有致的徽派建筑,小桥流水人家,仿佛让人走进了水墨如画的皖南。


石塘村最显著的特征,是错落有致的青砖小瓦马头墙样式的徽派建筑,因为这里距离安徽最近,所以"粉墙黛瓦、马头墙"进入我们眼帘。

深秋初冬的到来,许多石塘人家都腌制了香肠挂在院子里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记忆中的江宁农村形象,都是半个世纪以前陈旧印象了。如今农村面貌大变。何况石塘人家又是新农村的样板,山清水秀,一色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近乎家家都开办农家乐,成为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

王氏古井

王氏古井位于王氏大院的大门前,井口石圈为当地麻石所凿,井深约10米。提桶索印、年轮深刻,距今约800年。由于该井挖掘在两山夹谷底端,水源充沛且甜润无碱味,用之沏茶更香醇。

提桶索印、年轮深刻,距今约800年。为了保护古井现在用铁丝网罩起来了

由于该井挖掘在两山夹谷底端,水源充沛且甜润无碱味,用之沏茶更香醇。


    宋代时这里便已经开始了这里的发展,直至现在千年的历史沧桑变化感在这里是有着一份别样的展现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感亦是这里景致的一份诠释。

这次我们来到石塘人家,还有一个重要的行程,看望石塘人家的林大哥

上图就是林大哥在石塘人家的老宅子

他家门口的自留地还种了不少长势茂盛青菜

   上图就是今年已经80岁的林大哥和他的老伴,身体挺精神的

   今年3月份林大哥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中央门社区医院,正好和我一个病房,林大哥为人本分,厚道,热情,交往中他说有时间去石塘人家看看,我欣然答应

他家自己腌制的萝卜英子小菜

     林大哥告诉我,石塘人家村子有200多户,经过20多年的改造,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人家都开了农家乐,农家乐餐厅,在外面打工的许多年轻人都回家乡来经营农家乐,我们老两口年龄大了,4个儿女都在南京市区工作,也买房了

他们会轮流回来这里看看,照顾我,今年我在南京中央门医院住院,就是上图跟我合影的女儿在照顾我,今天是双休日她又回这里和我团聚

    林大哥院子里面有三套大房子,其中两个三层小楼是两个儿子各一套,但他们都在南京上班不常回来住在这里

   林大哥还告诉我,这些年里村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石塘人家的房子外墙出新,每户人家村里都花了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出新费用

林大哥家的厨房还保留了一个烧柴火的锅灶,这个场景在大都市里已经很难看到了

   林大哥家小院的小楼外墙,花格窗,以及屋顶的小瓦都是政府出钱帮助整理改造出新,林大哥说,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由衷的感谢现在的好政策

南京公交线路:48路空调 → 地铁1号线南延线 → 安丹线 → 陶云线,全程约48.8公里

个人认为,自驾的,最好自备口粮,大自然中就餐,省钱也别具一番风味。

敬请点击欣赏下面更多原创作品


1.我们深秋走进江海情怀,最美鱼嘴湿地公园

2.走进网红打卡的的阳澄湖服务区

4.走进栖霞牟氏庄园:中国民间的小故宫,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

5.重阳节我们又登《南京明城墙》

6.走进赣榆海头镇海鲜市场  嗨起来

7.“攻上孟良崮  活捉张灵甫”的呐喊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8.烟台之旅 即墨古城夜景一览

9.美丽的西双版纳篝火晚会

10.百年彭家寨 “国保”吊脚楼


             

               李少全

岁月如歌曲
历史回忆 花卉园艺 走遍天涯 都市生活 音乐天地 人生旅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