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宁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践行大食物观现场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会上,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经验做法。会议期间,与会嘉宾深入宁德三都澳、飞鸾镇等地进行调研,实地感受福建在大食物观实践中的生动探索。
作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0.73%的粮食主销区,每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水产品育苗覆盖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第一;食用菌栽培种类全国最多,其中9个品种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福建用实践书写“山海经”的发展奇迹。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多年来,福建一以贯之地践行好大食物观,不断探索创新、久久为功,“海上牧场”“森林粮库”、设施农业全面发展,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充分展示了大食物的实践力量。
打特色牌
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大食物观的“大”,体现在其广阔的视野和多元化的路径上。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福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宁德市古田县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食用菌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当地农民以人工椴木栽培银耳为起点,在全国率先掀起食用菌生产的“五次浪潮”,使得“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食用菌产业在县域“花开遍地”。
在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温控智能化菇房内,一朵朵银耳如同银花般在菌棒上绽放,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全国首家袋栽银耳工厂化栽培及精深加工的省级龙头企业,该公司每日栽培有机银耳达1万袋,年产量高达3960吨,成为了古田食用菌产业的领军者。
如今,通过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古田县建起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开发38个食用菌品种,研制推出冻干、速泡、原液、本草、多糖等40种食用菌加工系列产品。2023年,古田食用菌全产业链总产值25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占全国90%以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在种业振兴方面,福建加快三明“中国稻种基地”、福建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福建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地方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工作,打破了白羽肉鸡等品种国外种源的垄断,攻克了大黄鱼人工孵化繁育的难题。
此外,福建还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在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七大优势产业中,有五大产业产值超千亿元,七大优势农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
向海进军
探索深远海养殖新路径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福建将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打造成了“海上牧场”和“蓝色粮仓”。
在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大黄鱼养殖基地,一瓢鱼食撒下,大黄鱼竞相逐食,蔚为壮观。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宁德市已形成完整的大黄鱼全产业链,大黄鱼产量占全国80%以上,拥有全国领先的育种技术和科研平台,年培育大黄鱼苗10亿尾以上。
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全国首台集智慧渔业、深海养殖、休闲旅游及产学研于一体的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闽投1号”已经投入使用,这是是中国海水养殖业向深远海、机械化、智能化转变的“探路者”。
一直以来,传统的海水养殖都在近海,为有效解决福建省近海养殖区域趋近饱和,福建省大力发展深海装备养殖,将养殖区域从相对封闭的近海向开放性的深远海发展,扩大海水养殖面积,开发丰富多样的水产品,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供优质海洋蛋白质来源。
从“浅蓝”向“深蓝”、由海面向海底,福建在海洋科技的探索之路上持续深耕,建造了全球首艘深海2500米采矿船、“振渔1号”“福鲍1号”“定海湾 1 号”“定海湾 2 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投用……一批批新产品、新成果在八闽大地得到应用。
据了解,深海养殖装备的深度可达20多米,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多,养殖鱼类可获取的食物资源增加,饵料投放的次数和数量将大幅减少,自“闽投1号”投产以来,饲料投放减少了80%左右,待深海装备养殖全省普及推广后,可以有效缓解福建省对进口粮食以及饲料的依赖。同时,深海装备养殖区域水质环境质量更好,养殖出来的海产品存活率高、口感好、品质优,“闽投1号”的水产品已经过中国科学院认证,达到仿野生水准,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充足、营养、健康的食物。
如今,福建正踏上向海进军的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动能正澎湃向前,书写着海洋经济的新篇章。
立体开发
因地制宜发展森林食品
福建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位居全国首位,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为全方位开发森林食物创造了条件。在这片广袤的绿色宝库中,如何让更多的“森林热量”和“森林蛋白”从林间跃上餐桌,成为了一道值得深思的课题。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堪称“东方橄榄油”。它长在山林,不与农争田,不与粮争地。
“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是向森林要食物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福建立足广袤的森林资源优势,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森林打造成天然的“绿色食品工厂”。
福建优化木本粮油产业布局,打造34个油茶生产重点县,加快建设木本粮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锥栗、香榧、板栗等特色作物。2024年全省建成油茶基地31.6万亩,油茶籽产量18.8万吨。
除了木本粮油,福建还积极探索林下种养业的立体开发模式,规划布局建设闽东南、闽东北、闽西、闽北4个林下种植主产区,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同时,深入挖掘鸡、鸭、牛、羊、猪、兔、蜂等优质品种资源潜力,将林下养殖统筹纳入畜禽良种培育推广等,进一步丰富了森林食品的种类和品质。
在延长产业链方面,福建通过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动物饲料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拥有24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打造120余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森林认证等“三标一品”品牌。
山海纵横,气象万千。在“山海 经”的指引下,耕地之外,广阔的海 洋、森林、草原等都是让福建人饭碗 更丰盛的底气。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海上福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