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海洋经济重点项目90个以上、设立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开工万安配套码头……2025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持续发力,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
关键词
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
报告点击: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实施海洋经济重点项目90个以上,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加快培育江阴化工新材料等4个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推动粗芦岛现代船舶修造等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加快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拓展境外渔业基地,推广深远海养殖平台。推进水产种业创新“5个10”工程,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预制菜产业。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 池远 摄
延伸阅读>>
福州的“风电传奇”
建成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州风电产业将续写新的精彩故事。
去年10月,福清兴化湾畔,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该机组3万个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不仅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更是中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
短短5年间,福州风电产业写下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故事,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跨越发展,形成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为“海上福州”书写了精彩一页。
关键词
设立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
报告点击:深化海洋改革创新。推进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用海立体复合开发、海域使用权流转等创新举措,完成养殖海权改革。强化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设立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推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复盘。建强福州海洋研究院、福州海洋食品研究院,加快构建“1+6+4”海洋科创平台体系。
▲连江定海湾海域是福建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的创新策源地。
延伸阅读>>
锻造“蓝色引擎”
海洋科创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2023年,福州启动建设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围绕深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智慧海洋、水产种业、海工装备等六大领域,开展“揭榜挂帅”科研攻关。
同时,设立海洋研究院,嫁接6个海洋产业联合研发中心,建设4个科创成果集中转化区,构建“1+6+4”的海洋科创体系,为海创高地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目前,福州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投产数居全国第一,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来自世界各地的渔获纷纷从福州上岸。
“海上福州”高质量发展,让福州人在餐桌上有了更多获得感。2023年,福州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渔业产值691.85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突破360公斤,是全国人均水平的7倍。
关键词
推进一批泊位建设
参与海洋国际交流
报告点击:推动海洋开放合作。开工万安配套码头、江阴18-19号泊位等项目,推进牛坑湾填海、可门6-7号泊位、元洪1-2号泊位等项目建设,竣工江阴进港航道三期等项目。提速港口后方铁路、公路建设,拓展海铁、海空、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完善“公铁海空网”集疏运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欧班列与“丝路海运”有效衔接。办好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渔业周·渔博会等活动,用好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等平台,积极参与海洋国际交流。
▲繁忙的江阴国际集装箱码头。 林双伟 摄
延伸阅读>>
福州港的“国际朋友圈”
目前,福州的海洋港口服务水平全国一流,江阴港区最大可靠泊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最大可靠泊30万吨级散货船,福州“南集北散”港口战略格局基本形成。
2023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3亿吨,居省内第一位、全球第十七位。
截至目前,福州港江阴港区开通60多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入选“丝路海运”航线13条,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福州港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海上福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