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影视一线」
它的受众群体往往广泛而模糊,却又有着极高的黏性和忠诚度。
1月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宣布将在2025年通过一系列创作计划,推动微短剧与多行业深度融合。
此次行动计划旨在将微短剧的传播优势与多元领域相结合,形成新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助力文艺创新、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六大创作计划
从文旅到非遗,覆盖多元领域
此次“微短剧+”行动计划围绕不同领域制定了六大创作方向,目标是全年推出约300部具有创新价值和引领作用的优质微短剧。
1.“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聚焦乡村振兴、名城名镇等八大方向,探索微短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力求将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计划推出100部重点作品。
2.“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通过生动的剧情展现法治理念和文化,助力提升公众法律素养,推动普法效果最大化。
3.“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
引入科技工作者参与创作,推广科学知识和精神,计划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科普微短剧,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4.“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创作计划
结合中华经典名著与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精神,用微短剧形式让经典焕发新生机,鼓励公众学习经典、爱上经典。
5.“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
联动各行业品牌,通过生动互动的故事讲述中国品牌创新发展,为品牌与消费者搭建情感桥梁。
6.“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
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聚焦非遗题材创作,展示其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传承和市场价值提升。
发挥独特优势
融合创新与商业赋能
通知指出,微短剧以快节奏、高密度的内容特性,低成本、短周期的制作优势,以及接地气、贴近生活的传播方式,逐步成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代表性文艺形态。
广电总局希望通过“微短剧+”行动计划,激发社会各界深度参与文化创新,引导微短剧从“快消费”向“高质量”转型,进而通过内容提质升级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微短剧+”不仅是内容形式的创新,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赋能千行百业,微短剧可以在文旅、教育、科普、品牌推广等领域释放新的经济活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动力。
组织保障
多方协同推动行动计划落地
为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地,广电总局要求各地广电主管部门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加强引导,吸引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微短剧+”试点示范,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微短剧创作项目。
“微短剧+”行动计划的实施,不仅将为微短剧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进一步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微短剧正从“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发展为跨领域赋能的文化载体。通过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微短剧有望在2025年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END
来源:「影视一线Daily」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