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望到深渊,王星事件能否改写微短剧出海规则?

文摘   2025-01-08 21:32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影视一线」

王星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所有出海团队。


当微短剧出海成为影视行业热潮,“东南亚剧组招聘”骗局浮现,行业风口骤然蒙上阴影。


中国籍男演员王星因赴泰国拍戏后失联的消息近日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泰国国家警察总署督察长塔查猜

18日接受泰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初步调查确认王星为一起人口贩运案件的受害者,并计划在未来12天内将其安全护送回中国



塔查猜透露,王星此前以“选角拍戏”为由被骗至泰国,再被诱导前往邻国。抵达目的地后,他才意识到自己陷入骗局。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海外拍摄背后的复杂生态,也暴露了行业在国际化拓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为我国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


从“追梦”到“失联”

精心编织的骗局让梦想化为泡影 


15日晚,演员王星的女友通过社交媒体发出紧急求助,称王星以“赴泰国参与拍摄”为由离开后失联。


 

这位曾在《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中出演配角的年轻演员,一心希望借此机会推动自己的职业生涯,却因轻信所谓“大制作团队”的招聘信息,不幸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然而,王星的遭遇并非个例。就在去年9月,贵州主持人谭昭君也被熟人以“工作机会”为诱饵骗至缅甸后失联。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位年仅19岁的世界小姐获得者同样未能幸免。据了解,她因信任“闺蜜”的推荐前往东南亚,自20234月以来就杳无音信。

 

无论身份高低,这些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因对东南亚影视拍摄工作的信任,以及对高薪机会的渴望,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这些骗局的核心手段在于利用了影视行业的职业生态假象。诈骗组织通过伪造“大制作团队”名义,营造专业招聘的氛围,从而获取信任。他们深谙从业者的心理,打着剧组招聘的幌子,将受害者一步步引入圈套,最终让梦想的追逐演变为无法回头的深渊


东南亚拍摄热潮

机遇与风险并存


近年来,东南亚,尤其是泰国,成为中国影视剧组热衷的拍摄地。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剧组赴泰拍摄的电影数量达到24部,其中包括如《王妃日记》和《破茧2》这样的中泰合拍项目。


 

泰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低廉的制作成本以及宽松的拍摄政策吸引了众多剧组,也让“赴泰拍摄”成为许多影视从业者眼中通往成功的重要符号。


 

然而,这股“拍摄热潮”背后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正是这种真实拍摄机会与虚假招聘信息的交织,让不法分子找到了可乘之机。他们假借“剧组招聘”之名,伪装成合法项目,以高薪或“大制作”的诱惑将受害者一步步引向境外骗局。

 

王星失踪事件无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如何在拓展海外拍摄市场的同时,建立系统化的安全保障机制、严格的信息核查流程,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核心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从业者的生命安全,更关乎我国影视行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健康发展。


微短剧出海

透明化流程是关键


随着微短剧出海步伐的加速,建立系统化、透明化的招募机制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王星事件中所谓“泰国剧组高薪招聘”的模式在正规制作流程中几乎不存在。合规的剧组招募必须经过以下环节:

 

    严格的招募流程: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组讯(招聘信息),并进行系统化的试镜和审核。

 

    政府审核与备案:拍摄项目需向当地政府申请拍摄许可证,并备案演员名单。

 

    合同保障:所有参与人员均需签订正式合同,明确权责。

 

缺乏这些资质与保障的“临时高薪招聘”,往往是骗局的标志。行业内正规团队注重流程的规范化与透明度,而临时招聘的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无法保障,极易引发安全问题。


微短剧出海,是中国影视行业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但海外市场的复杂性与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王星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所有出海团队:唯有以更加规范的流程、更透明的机制,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远、更稳。



END

来源:「影视一线Daily」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2025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十大重点任务明确发展方向

微短剧还能这么赚?一线出品方揭秘背后暴利逻辑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影视一线Daily
影视评论|行业动态|产业纵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