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街:扮靓“面子”,夯实“里子”,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政务   2024-11-14 17:33   广东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天王故里”花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花都区以新华街道为重点片区,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老城区在保育活化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勇负花都担当。
——题记




老城区,作为城市生活的缩影,不仅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更饱含着一方居民浓浓的乡愁情愫。踏入花都区新华老城区,时代的记忆扑面而来,灰白相间的老旧建筑雕刻着这座百年老街的沧海桑田。作为花都城市版图的核心地带,“老新华”见证了花都城市发展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花都人的烟火记忆。


 1985年 新华文化公园 

 2024年 秀全公园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曾经热闹的新华老城区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显露出疲态,街区功能衰败、设施配置老化、建筑空间拥挤、区域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生活面临诸多不便。近年来,花都区以新华街道为重点片区,通过一系列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推动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让“老城区”讲好“新故事”,“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01

老城区“蝶变”

民生幸福“加码”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改造老旧小区不仅改造了城市“面子”,更是做实了惠民的“里子”。


走进广州北站东侧成片连片改造项目现场,更新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曾几何时,这里是新华老城区最具烟火气的街巷,但由于建设年代较早,配套设施老旧,城区面貌亟待提升。


▲广州北站东侧成片连片改造项目现场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3年9月,广州北站东侧成片连片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广州市首批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项目,此次参与改造的片区北至秀全大道、南至新街河、东至建设路、西至新民路,占地面积约71.4公顷,涉及5个社区、1个村、71.4公顷、8002户、2.29万人、126个老旧小区,是全市首个以“EPC+O”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城市更新+城市治理示范区连片改造项目。


▲部分街区改造效果图


改造过程中,新华街以“完整街区”理念为指导,对老旧小区进行统筹规划和有机更新。通过升级沿街立面、慢行网络、供排水基础设施等,增设休憩设施、服务空间、口袋公园等方式,“焕新”社区人居环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实现“老旧小区微改造”向“老旧街区微改造”转变。与此同时,项目还将挖掘片区文、商、旅、创等多元社区价值,重振“新华墟市”,打造“烟火中轴”,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旧楼穿上新衣,老城迎来新变。老旧小区在改造中产生蝶变,也让居民切实获得“改”出来的幸福感。


02

多途径“造血”

激活老旧小区“内生动力”


改造需求不同、空间资源不足、内生动力不够是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主要难点。面对这一痛点,花都区聚焦群众的关切与期望,创新方式方法,下好“绣花”功夫,坚持“改、留、建、管”有机结合,探索“政府财政+社会资本+居民自筹”合作模式,让老城在保育活化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集群街2号改造前


坐落于广州北站繁华地带的集群街2号居民楼,历经48年岁月洗礼,被鉴定为D级危房,改造迫在眉睫。为推动项目改造顺利开展,花都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危旧房屋拆除重建试点方案》,创造性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引导居民承担主要改造成本。在新政策支持下,这栋风雨中飘摇的老楼成为广东首个业主自筹、原拆原建的危房改造项目,居民也实现了“原地换新家”的愿望。


▲集群街2号改造效果图


该项目的实施,成功解决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供水、电梯加装等问题、并使房屋增值1.6倍之多,既让居民享受到了最好的资源,又走出了政府主导、引入开发商拆建之外的第三条路径,赢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旧人大小区


大门修葺一新,新铺的沥青路面平坦干净,曾经陈旧的公共空间也换上“新颜”……在花都区旧人大小区,改造后的“新样貌”让人眼前一亮。


旧人大小区的新变化,正是群策群力,多途径“造血”改造的生动诠释。2021年,花都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将旧人大小区有机更新项目(示范区)列为花都区首个社会资本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统筹推进小区养老、托幼、配餐、休闲、健身等生活设施改造,并采用BOT特许经营模式,通过改造闲置公房为社区美好会客厅、老年活动中心、健康小屋、社区食堂等,以长效微利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提高小区“造血”功能,实现了老旧小区的“逆生长”。


▲旧人大小区改造后新貌


▲旧人大小区儿童托管中心


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新华街红砖坊,原为花县科局级干部住房,随着时代变迁已人去楼空,其人工烧制的黏土红砖,清水砖墙的表面肌理,仍旧保留了古朴风韵的城市记忆。在改造过程中,综合考虑该项目位于中心腹地、老城区养老配套设施较少,花都区引入社会资本针对性地将其改造成为养老服务场所,不仅实现了建筑空间活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更有效提升了周边区域整体的养老服务水平。


▲红砖坊改造前


▲红砖坊改造效果图


03

盘活新空间

破解“停车”难题


城市更新,看似是城市肌理的改造,更是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车辆数量的日益增多,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已然成为很多区域发展的“通病”。


在新华路、商业大道、秀全大道等人流密集的路段,早晚高峰车流量大,停车矛盾日益突出。作为年代久远的老城区,规划初期未充分预留停车位,泊位供给不足,对周边居民的出行及沿街交通秩序带来了较大影响。


▲老干部活动中心停车场改造后


为此,花都区充分挖掘老城区内新空间,以“公共停车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为改造思路,对花都1958影院停车场、老干部活动中心停车场、洪秀全纪念馆停车场等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升级。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边角空地等资源,综合建设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场等高效便捷停车设施,新增车位500余个,并同步建设便民设施、休闲广场和人才公园等公共空间,将原本“堵、乱、狭”的废弃场地改造为动线清晰、分区合理、化零为整的强功能性区域,在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题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为老城区发展与品质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


▲花都1958影院智能停车设施


微改造,惠及“大民生”。随着花都城市更新的加速推进,老城区蝶变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如今,漫步在新华老城区,一番番“新”景象尽收眼底,曾经的破败与荒凉被现代与便捷所取代。新浇的沥青路面宽阔笔挺,增设的停车泊位整齐划一,粉刷后的房屋墙体焕然一新,古韵的凉亭与成荫的绿树交相呼应,崭新的健身区成为居民活动的主要场地……这些让人欣喜的变化,在精细提升社区居住品质的同时,也让城市更有温度,人民更具幸福感。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文:蒋梦圆

编辑:杨烁

复核:龚耀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热文精选

超美!花都这条骑行路线,入选全国精品,攻略收好~

花都区人民医院两个学科,获批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

花都爱心妈妈,暖心守护留守和困境儿童

助力产业聚才,花都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新高地


广州花都发布
花漾花都,官方发布——广州花都政务信息第一权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