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谈|谈放假

时事   2025-01-05 09:28   北京  

2025年第一周,舆论场呈现出少有的轻松,甚至还有些欢快的味道。不只是新年的喜庆氛围使然,还有元旦放假(没有调休),让大家难得地体验了“上四休三”的一周。


不要小看这多出的一天假期,它的作用着实不小。用年轻人的话说,每一天都有盼头。一条高赞评论最能表达这种快乐的心情——周一:昨天休息,周二:明天就放假,周三:放假,周四:昨天刚放假,周五:明天又放假了。


快乐会感染,也会让人“得意忘形”,有的人甚至开始论证“上四休三”的可行性了。当然,现实没那么乐观,但对这一普遍又渴望的社会情绪不能不察吧?


图:视觉中国


毫不夸张地说,假期这个话题已成为当下最容易聚集公众情绪的议题。每到放假之时,总能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从单位到家庭、从公共服务机构到个体。如遇调休,讨论热度更是以指数级提升,可谓“一点就着”、“易燃易爆”,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网络情绪自然是对现实的一种投射,大家对假期的计较归根结底是“不满足”。


节假日少并时常调休往往只是导火索,深层和根本的原因恐怕是周末双休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不力,加之“加班文化”在相当一些行业、企业的盛行,让“打工一族”对于各种假期有着强烈的内心渴望与表达冲动。

 

这不是什么新发现,而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积累下来的老矛盾。这个结之所以一直解不开,一方面,是当前个体在就业市场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博弈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还是“老一辈人”在管理,他们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特性,靠着艰苦奋斗起家,况且,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下,“别人都在卷,我不卷,那不就被淘汰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观念交锋”。甲方说,加个班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乙方想的是“你要加班,那就有加不完的班,你喜欢吃苦,那就有吃不完的苦”。套用当下流行词“边界感”,当下年轻人更想强调个人与单位的“边界”——上班就好好干,放假就痛快玩,彼此尊重,互不打扰。有人称之为“00后在整顿职场”,其实,现实没这么夸张,但“权利意识觉醒”是确实的。


这种“代际理念上的冲突”在现实中如果无法调和,往往就会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集结,吐槽职场已经成为这几年喜剧和脱口秀节目最大的流量。无论你承认与否,时代不一样了,人也不一样了。


图:视觉中国

工作如此,生活亦然。就拿假日旅游来说,原来旅游与其说是休闲,不如说是见世面,那几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每每“人满为患”。但这几年,很多三四线小城市、不知名的小景区越发受欢迎,甚至有了“反向旅游”之说。为何?大家不想人挤人了,放假就要有个放假的样子,希望全新地体验、全身心地放松,静下来、慢下来。


个人如此,国家亦是如此。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长期处于一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几十年时间,我们经历了农业与重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大变迁。我犹记得,孩童时代还是镰刀割麦、手掰玉米,如今无人机已经飞到了田野的上空。这变化太大了!这速度太快了!


我们用几十年走了别人几百年的道路,实现了后来者居上。但还得琢磨,追上之后怎么走呢?继续靠过去的吃苦耐劳达至一种速度,恐怕不现实,因为前面的路有不少未知和不确定性。我们已经有了方向、目标和路径,需要调整节奏、调整策略、摸索前行。当然,“慢下来”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蓄能蓄势,是厚积薄发。这也是近来“耐心资本”“预期管理”倍受共鸣的一个背景。


再回到对个体的关注,我们是否能更多更深体会社会舆论对于无意义内卷的无奈、对“放假”的美好期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这话讲起来容易,落地可不易。好在,形势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宏观上,今年开始,法定节假日休假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两天,大家在休假时可以更从容些;微观上,一些先锋企业已经开始施行“上四休三”、“居家办公”等更灵活更人性化的制度。当然,绝大多数企业距离劳动者的梦想还有不小的落差,因此,在放假休假这件事上,我们希望本着效率优先原则“快一点”。   



上百名小学生感染,官方通报!




谁偷偷给我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这次可不一般 大人小孩都上瘾


总监制丨骆红秉
制|李绍飞
执笔丨原野
                  编辑|单镜宇                  
     审校刘雅虹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
央视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拥有全牌照业务资质的大型互联网文化企业,以新闻为龙头,以视频为重点,以用户为中心,助力总台构建“多屏覆盖、无处不在”的用户入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