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阳,男,28岁,毕业于苏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现为昆山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科信中队副中队长、新质战斗力科创中心“鲲鹏战队”骨干成员。从警以来,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优秀公务员3次,个人嘉奖3次,获评“苏州公安好青年”,昆山市公安局“强基先锋”“昆警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张丹阳思维敏捷、喜欢钻研,聊起工作来滔滔不绝又不失幽默风趣,工作仿佛深深刻在他脑海中的“光盘”里,随时按下“启动键”就能播放,常常用网络“潮”词把复杂的问题作扼要的总结;他也常结合实战提出一些新点子、好点子,被同事们称作“谋士”。
如此阳光活泼的青年,却被家人和朋友评价为很“宅”—— 但不是“宅”在家。他认为,“公安大数据工作不应该理解为仅仅是技术支撑,而是需要对业务有深刻了解,否则就是空谈。”为了更好地研发赋能公安实战的“小快灵”数智工具,白天他对接各业务大队,到基层调研了解数字化转型需求,边探索边总结;夜深人静时,他“宅”在办公室里,“宅”在电脑前,“宅”在数据蓝海中,常常一坐就到第二天凌晨甚至天亮。工作第二年时,他不慎摔断四根肋骨,得知正是需要警力的紧要关头,他瞒着单位领导,坚持带伤“宅”在岗位上,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参与建设了服务于全市社会治理的数据模型,为防范安全风险隐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时,难得能躺下休息,但肋骨疼到睡不着,我就在床上梳理一天的工作,反思做得不足的地方,这样就忘了疼。”因表现优异,他当年即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张丹阳的“宅”不仅是全身心的投入,还有天长日久的积累。电脑并非随身携带,但科创思维随时可能迸发,于是他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参加公安工作6年来,他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6本厚厚的笔记,“随时记下对工作的思考,捕捉瞬间灵感,这是我跟师父们学的!”师父们都有日常记笔记的习惯,他看在眼里,落实到行动上,现在把这个习惯也传给了师弟。昆山公安八大赋能中心筹建以来,他常在构思如何根据每个赋能中心的实际需求开展数智化的流程再造,边思考边画草图,慢慢地,一张张草稿纸变成了一本本“草稿书”。此外,为了更好适应科技创新工作发展需要,张丹阳还主动学习AI、大模型等相关知识,自学考取了计算机专业的多项资格认证 —— 连业内人士都要点赞。
张丹阳的笔记本和草稿图
近年来,立足实战需要,张丹阳深度参与了《昆山公安大数据“蓝海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实施方案》《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1210实施方案》等智慧警务顶层规划,参与完成了“警哨在线”“消息总线”等20余个公安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与科创团队其他主要成员共同获得6项软件著作权、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强警奖三等奖、苏州公安科技强警奖一等奖。面对社会治理难题,张丹阳结合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实践,创新基础管控运营体系,创建各类数据模型480余个并集中纳入资源库统一管理,搭建“民警工作台”,以数智化手段破解治安要素收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质态监督等瓶颈问题,为服务平安建设、提高警务工作质效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平台被评为苏州市公安局“十新场景”。与此同时,他将科创中心建设的最新成果整理成课件,为各基层所队送教上门。
张丹阳向群众介绍公安工作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我们青年民警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守护一方平安奉献我们的火热青春!”张丹阳如是说。
责编|刘 畅
审核|朱晓梅
签发|徐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