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农作未来(FarmingFuture)”,轻松关注,农作制度研究与您同行!
编译:王上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原名:Straw mulch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A viable green solution for enhanced maize benefits and reduced emissions in China
译名:秸秆覆盖物和氮肥:中国玉米增产减排的可行绿色解决方案
期刊: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3年影响因子:6.4
5年影响因子:7.9
在线发表时间:2024.10.23
通讯作者:张峰教授 zhangfeng@lzu.edu.cn
第一单位: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农业部门面临着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实现碳中和的双重挑战。目前,虽然使用氮肥和地膜来提高玉米产量已有大量文献记载,但对与这些策略相关的碳中和潜力和整体效益,包括温室气体(GHG)影响,还缺乏系统的评估。
在此,作者使用校准过的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模型进行了一次长期模拟(1980-2019年),将各种氮肥(N1:常规氮肥;N0.7:70%常规氮肥)和地膜(CK:无地膜;PM:塑料薄膜地膜;SM:秸秆地膜),得出了一个基准情景(CKN1)和5个减排情景(CKN0.7、PMN1、PMN0.7、SMN1、SMN0.7)。
作者发现,玉米生长季节的平均净全球升温潜能值为5293 kg CO2 eq ha−1,其中最多的温室气体贡献来自N2O(53%)。考虑到温室气体成本,玉米的环境和经济净效益为5089 元人民币每公顷。目前,海南省、河南省、辽宁省和吉林省的玉米种植呈现出全球变暖潜势低、环境和经济净效益高的状态。在各种减缓情景中,只有SMN1同时减少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59%),扩大了环境和经济净效益(+ 21%)。
本研究的结果首次计算了包括温室气体成本在内的地膜和氮肥的综合效益,不仅强调了地膜在实现碳中和方面的巨大潜力,还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地膜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593-024-00988-y
农田健康、生态安全
作物高产、资源高效
加入微信群,获取文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