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闹春之花

文摘   2025-01-27 11:04   北京  
玉兰,早春盛开,被誉为闹春之花 。玉兰因其“色白微碧、香味似兰”而得名。远望如满树琼英,凌空飞雪,近看似羊脂美玉,色泽莹然。自唐宋以来久经栽培。在古典园林建筑中,玉兰常植于厅前院后或楼台周围,据《统志》载:“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翠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玉兰轻舞落凡尘,清香漫溢醉人心。古人眼中的玉兰别有一番风情,也因此留下不少华丽的篇章。
明代文徵明《玉兰花》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新开的玉兰花洁白优雅,仿佛绰约多姿的美人刚刚妆点过雪白的面容,焕发着美玉一般的辉光。远看时,满树的花朵仿佛无数仙女,聚集起来像雪花一样轻盈起舞,美不胜收。我想玉兰花一定是来自姑射山的仙子,上天才会赐予她这样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到了晚上,婆娑花影映照空阶,让人不忍践踏。仰看洁白花朵沐浴在淡淡新月光辉中,圣洁而静谧。晚风轻拂,清香四溢,哪怕院落重重,也阻隔不了这淡雅的花香。美女杨玉环与赵飞燕作比,她们虽美,但玉兰之美却毫不逊色,它比江梅更显丰腴而不失雅致,从而完成了对玉兰花全方位、多角度的赞美。

明代沈周《题玉兰》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首句“翠条多力引风长”写出玉兰花枝条有力,在风中伸展的姿态。“点破银花玉雪香”,“点破”二字生动地表现出白玉兰在一片绿意中突然绽放的醒目之感,“玉雪香”从色彩和香气方面描绘花朵。后两句“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白玉兰比作知心的友人,知晓人的心意,隔着帘子轻轻解开白色的衣裳,赋予白玉兰一种灵动的情趣和亲切的韵味 。

明代睦石《玉兰》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此诗开篇用“霓裳片片”描绘白玉兰花瓣如同美人的衣装,“晚妆新”赋予其清新之感。“束素亭亭”刻画花朵修长、挺拔的姿态,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后两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写出白玉兰在霞光映照下泛起红晕,又将清露化作芬芳的尘土,营造出一种空灵、美妙的意境,从色彩和神韵上对白玉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

清代朱廷钟《满庭芳·玉兰》

“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藐姑射,肌肤凝雪,烟雨画楼西。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鹤翅初披。称水晶帘映,云母屏依。绰约露含日,冰轮转、环佩参差。问琼英,返魂何处?清梦绕瑶池。”
这首诗词,上阕运用多种比喻,如“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从质地、香气、姿态等方面形容白玉兰。“缟衣霜袂”描绘其洁白的外形,通过与紫辛夷对比突出其美。“自爱临风皎皎”等句赋予白玉兰高洁的品格。下阕描述白玉兰开放的状态,“绵苞乍褪,鹤翅初披”形象生动。“称水晶帘映,云母屏依”营造出一种华丽而清幽的环境氛围。最后以“问琼英,返魂何处?清梦绕瑶池”将白玉兰比作仙境中的琼花,增添了梦幻、空灵的色彩。
玉兰在料峭春风里苏醒过来,那饱满的花苞蓄势待发,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大轮的白色花朵,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气质,清新可人。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


莫派花园
鲜花献自己,踏花向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