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斯丨黄崖洞与人民兵工精神

文化   2024-11-02 21:10   山西  


  黄崖洞位于山西黎城县北境,名于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这里创建华北敌后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兵工生产基地,保障八路军武器装备需求,自主研制武器弹药,建立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大批工业技术与管理后备人才,被誉为“人民军工的摇篮”。黄崖洞2018年入选中国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图源:网络

  黄崖洞地处太行山腹地,海拔约1600米,周围群峰矗立,陡崖千仞,只有西北板山壑和东面瓮圪廊两条山间小道与外界相通。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既为创建兵工厂的隐蔽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天然屏障,也给它带来了严峻挑战,增加了建厂、生产、与日作战的难度。

  1939年7月,八路军把总部修械所从山西榆社县韩庄村迁址到黄崖洞,正式组建兵工厂。八路军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建成12栋石头房,约6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和生活用房。他们就地发展生产,优先保障技术专家和技术工人的衣食供给和工资待遇。兵工厂依靠当地民众,搜集铜、铅、锡、铁道轨、弹壳等兵工材料,用人力代替电力提供车床运作动力,扒日军道轨钢造枪炮。他们靠人抬肩扛,马骡驮运,完成武器弹药、机器设备和作战物资的运送,还构筑了坚固的防卫工事和防御固守的作战计划,抵御日军频繁“扫荡”,保卫兵工基地人员设备的安全。‌‌‌

图源:网络

  兵工厂土洋结合推进工艺改革,结合美国黑心韧化处理“洋”工艺与太行山“焖火”土技术,发明火焰反射加热炉,突破白生铁炮弹壳韧化困难,使炮弹产量成倍增,还采用土法“缸室法”自制硫酸、利用自然力制造“水轮机”,解决了兵工生产的原料和动力难题。他们研制出制式化“八一式步枪”、“五〇炮弹”、“八二迫击炮弹”、火炸药等武器弹药,实现全面制式化生产。兵工厂基本实现材料处理、加工制作、装配测试全链条自主研发,制定统一规格样式和检验标准,拉开了八路军兵工工业流水线技术变革的序幕。

  与制式化生产相应,兵工厂建立了战争环境下适应兵工生产需要的组织管理制度,取消军事化管理模式,成立工会负责职工工作,建立符合工业化要求的生产、记工、工资、材料、经费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特别是,首开中国供给体制计件工资先河,实行“集体劳动合同”的民主制度。

  黄崖洞兵工队伍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本着“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目标,涵养出独特的人民兵工精神。在武器弹药制造中,由于设备简陋,条件恶劣,缺乏保护措施,许多职工付出损害健康甚至牺牲生命的代价。在五〇炮弹试制过程中,炮手魏振祥右臂被炸掉,留下终身残疾,炮手张师傅不幸去世。在火药试制过程中,生产硫酸、硝酸、硝化棉、硝化甘油的工人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炮弹大王”甄荣典全身心投入“新劳动者运动”,从事炮弹生产最吃力的工种,创造了班产480发的最高记录。面对严重财政困难,职工自觉“平抑工资”,放弃超产收入甚至捐献工资。黄崖洞保卫战期间,兵工战士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后勤保障人员、卫生工作人员和当地民众以革命献身精神进行保障、战救、支援工作,创造了中日战况敌我伤亡6:1的战绩。

  黄崖洞兵工实践铸就、诠释、践行了中共的人民兵工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兵工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带着这种精神气质奔赴新中国的各工业战线,促进新中国兵工事业、军工事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1年,在纪念人民兵工创建60周年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将人民兵工精神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201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出版《红色基因》一书,把“人民兵工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中。人民兵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兵工人在建设人民兵工事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展现兵工人人生追求与精神情怀的整体描述。


作者:武晓媛(山西大学博士后、太原师范学院教师)

原载:加拿大《华侨时报》2024年11月1日第25版

END

网编丨樊哲妍

责编丨许 柯

二审丨宋璐鹏

三审丨任定成

























山大马院文瀛求是

山大马院文瀛求是
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关注时代热点,洞悉社会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