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第三届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工作坊在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多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本届工作坊由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联合主办,分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闭幕式四个环节开展。
赵云波在致辞中表示,在当今智能社会,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学术研究正孕育一场范式革命,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均有新的变化。研究者需要具备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和正确思维的能力,需要多视角、多维度丰富认知。时代呼唤更多高水平、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他强调,本届工作坊群英荟萃、内容丰富,希望以后举办更多系列活动以助推标志性学术成果产出,服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任定成在致辞中强调,当前,智能社会的研究分散于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论域与话题,面对人工智能革命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从不同学科视角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面相、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李真真在致辞中指出,伴随着智能化的进程,智能社会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被刻画为一个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建构与塑造的过程中,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其对世界的看法和行为方式,指导其行动与决策。她认为,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工作坊立意高远,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特征的交流平台。
闫坤如在主旨报告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及其引发的社会革命、人工智能引发哲学变革、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伦理路径三方面的问题。她指出,应将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相结合,通过限制、引导与约束三维议题,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来推进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伦理治理。
宋鹏的主旨报告基于多准则因果建模的技术治理范式探讨推荐系统的未来。他从对推荐系统背景及问题描述、推荐系统建模范式、多准则推荐系统的介绍入手,指出推荐系统的本质即评分、预测,分析了多准则推荐研究现状和传统方法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缓解偏差问题、未来研究方向对基于多准则因果建模的技术治理路径,指出因果推断是建模因果关的有效技术路径,提出缓解不可观测的混杂因素引起的偏差问题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三虎报告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挑战及其治理》。他强调,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终极性技术,具有颠覆性、全覆盖性、准主体性的特征。人工智能技术在个体与社会关系层面、国家与社会关系层面、国际关系层面、人类与自然关系层面等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伦理挑战,并从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发展、提高人工智能伦理法治化水平、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等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路径选择。
尤里•韦谢洛夫在线上参会,作了题为“Ideology & Trust in a Digital World”的报告。他界定了信任和意识形态等概念,探讨了意识形态与技术变革、数字交流的关系,论述了数字传播对意识形态活动的影响。他指出,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在塑造公众舆论和宣传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主旨报告的问与答环节,四位专家分别对与会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解答,引发了与会者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形塑”,由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丁宏主持,8位青年学者交流发言,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杨中启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邵鹏两位与谈人对发言人的论点和方法作了点评,发言人回答了提问。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帅从分子生命政治视角出发反思人类增强的悖反图景与现实。石家庄铁道大学樊瑞科副教授剖析了数智技术可能引发的意识形态风险,提出有效防范策略建议。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孔德轩探讨了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见倡导者赋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价值意蕴与优化路径。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文琪探讨了算法推荐“遮蔽”主流意识形态的四重向度及应对思路。南开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伟莉探讨了数字时代的时间贫困及其可能出路。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常江分析了技术逻辑与意识形态权力意志互动耦合之下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认同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杜思雨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可行性及其潜在风险。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洁在广义技术观的视野中,阐述了马克思技术治理思想下的社会治理框架。
李真真对分论坛(一)8位青年学者的学术汇报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报告内容覆盖从理论思辨到具体算法推荐等多个层面,展现了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多样化研究成果。丁宏对分论坛(二)的组织和参与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对8位汇报人的论文展示及两位与谈人的精彩点评表达了敬意,并鼓励与会学者不断优化学术成果,取得研究新进展。
任定成在大会总结发言时强调,本届工作坊注重来自跨学科的交流,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管理学、人工智能、新闻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就智能社会对意识形态领域研究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行了深入探讨,这种跨界的思维碰撞,为各领域适应智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今后我们还要积极发展国际交流,并且通过优化组织形式加强研讨的精度和深度,为更多的青年学者提供平台,促进他们更快地成长。
“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工作坊是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相关学术机构打造的学术平台,旨在促进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生成与传播的学术前沿话题、智能社会的意识形态新论域和新话语,以及智能社会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传播范式等议题。第一届和第二届工作坊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1月在线上举行。今年举办的第三届工作坊是第一次在线下举办。第四届工作坊将于2025年举行。
撰稿丨韩静文
图片丨张飞龙
网编丨张培科
责编丨刘晓宇
二审丨侯红霞
三审丨王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