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无止境
勇攀高峰不停步
一起来看国科大南京学院
近期科研进展!
本 期 导 航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利用银杏叶片化石追踪古大气汞浓度的变化
铁质鲕粒矿物分异和成因机制研究新进展
寒武纪SPICE事件中古海水氧含量的下降驱动了三叶虫动物群的重大演替
寒武纪Wiwaxia的时空分布及形态多样性研究进展
根际小分子物质调控土壤N2O排放效果与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土壤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钙对喀斯特水生系统内源有机质稳定性调控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
用于极大口径望远镜系外行星探测的高对比度成像星冕仪技术
信息学院
信息高铁智算算力网AI平台支持适配NVIDIA大模型Nemotron-4 340B
中科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参与发布国内首个汽车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发展倡议
开源软件基础设施获省级重大科研设施预研支持
利用银杏叶片化石
追踪古大气汞浓度的变化
国科大南京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博士Micha Ruhl研究团队开展了交叉创新合作研究,提出银杏植物叶片化石可以作为追溯地质历史时期大气汞含量变化的有效参数。研究人员通过测量现生银杏(Ginkgo biloba)在逐月生长期内的叶片角质层样品,以及在中国10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叶片样品的总汞浓度,研究了可能影响现代银杏叶片汞浓度变化的因素,认为区域环境中的气态汞浓度背景值可能是影响银杏植物叶片汞浓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化石角质层可以作为追溯古大气汞含量变化的有效参数,为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提供更多来自古植物化石材料的关键信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铁质鲕粒矿物分异
和成因机制研究新进展
在广泛踏勘和实测华南上扬区中–上奥陶统的基础上,国科大南京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詹仁斌、助理研究员栾晓聪,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及西安大略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对不同古地理位置的铁质鲕粒及地层序列开展了沉积学和岩石矿物学的研究。研究发现,该套铁质鲕粒沉积时代主要为达瑞威尔中–晚期(中奥陶世),见于华南上扬子区中–上奥陶统华弹组和十字铺组等;代表的是呈“马赛克”状的浅海环境,由局限和半局限潟湖相、开阔海潮下带相以及滨岸相组成。研究结果表示,周期性的环境变化是圈层形成的决定因素,而与不同沉积过程相关的氧化还原波动则造成了不同类型铁质鲕粒类型间的矿物分异,或受微生物如微需氧铁细菌和铁还原细菌等的生命活动控制和影响。研究成果先后分别发表于国内地学核心期刊《地层学杂志》、国际沉积学领域专业期刊Sedimentology。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寒武纪SPICE事件中古海水
氧含量的下降驱动了三叶虫动物群的重大演替
通过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杨爱华,以及山东省地质科学院、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非开普敦大学等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国科大南京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陈波,对华北地台寒武纪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与动物的演化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寒武纪晚期SPICE事件期间海水的缺氧是驱动三叶虫动物面貌发生重要演替的原因。研究首次清晰地揭示SPICE事件期间的局部生态压力对三叶虫动物集群演替造成了直接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新的铈异常数据还表明,尽管海水含氧量下降,但并未降到完全缺氧状态(海水溶解氧含量 = 0),这一结果也很好地解释前人发现的矛盾,即在SPICE事件期间底栖动物群的大量出现与地球化学数据指示的海水完全缺氧之间冲突。该成果在线发表在著名国际地学期刊Geology。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寒武纪Wiwaxia的时空
分布及形态多样性研究进展
通过报道云南寒武系第四阶陡坡寺组一处特异埋藏化石层位,国科大南京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海静和研究员赵方臣等,对其中威瓦西亚虫新材料,包括1件完整标本和13枚离散骨片开展了研究。研究基于这些骨片独特的长宽比和二级纵肋结构,建立了一新种陡坡寺威瓦西亚虫(Wiwaxia douposiensis)。此次研究发现,威瓦西亚虫在寒武纪第三期之前缺乏化石记录,表明其身体构型可能在寒武纪大爆发高峰期首次出现。该时期,华南深水区及其他板块均未发现威瓦西亚虫。基于现有证据,团队提出了一个暂时的时空演变模式:威瓦西亚虫起源于寒武纪第三期华南浅水环境,随后迅速扩散到其他板块,适应了深水环境及干燥寒冷的气候,并在寒武纪第四期达到扩散高峰,至鼓山期分布范围收缩,古丈期之后消失。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综合性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根际小分子物质调控土壤
N2O排放效果与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针对调控硝化与反硝化的根际小分子信号物质类型不明、机制不清等问题,国科大南京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施卫明团队开展研究,阐明了根际反硝化促进剂豆甾醇高效去除水体氮素的效果及机制(Lu et al., Environ. Pollut., 2021),并授权了多项相关国家发明专利。然而,根际小分子物质在全球尺度上对N2O排放的影响尚未明确。施卫明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在根际代谢物调控土壤N2O排放效果与因子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为全球N2O排放提供了一种精准的根际代谢物生物调控方案,也为农田土壤N2O排放模型提供了新的生物因子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基于上述系列研究,施卫明团队及合作者近期应邀在植物科学领域权威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了综述论文。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土壤环境抗生素抗性
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基于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实验,国科大南京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芳团队成员特别研究助理付玉豪等,在时空均质且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三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和裸地)上,探究土壤抗生素耐药性的自然演变和分化。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氮素、土壤微生物量、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以及抗生素耐药性 (包括多样性和丰度)均呈现出草地、农田、裸地依次递减的趋势。此外,研究发现有69种ARGs和14种可移动遗传因子(MGEs)在三种土地利用土壤中共享。多种因素(如土壤性质、重金属、细菌群落和MGEs)共同促进了抗生素耐药组的演变,其主导驱动力主要为MGEs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土壤中ARGs的途径可能与土地退化过程相吻合,这对可持续管理环境的共同目标构成了挑战。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期刊上作为补充封面文章发表。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钙对喀斯特水生系统内源
有机质稳定性调控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以云南省洱海为研究对象,国科大南京学院岗位教师、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再华研究小组,对洱海水体的理化指标、微生物多样性、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时空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新鲜的外源CDOM(C3)对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而通过微生物矿化作用产生的内源CDOM(C2)和微生物矿化作用后的外源CDOM(C4)与有机质降解菌相关性不显著。同时,荧光指数与功能基因(FAPRPTAX)之间的相关性表明,DOM的利用程度是调节碳循环相关的浮游细菌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指出C2可能是该环境中的内源RDOM。进一步研究发现,Ca2+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尤其是与碳循环相关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调控作用,研究指出浮游细菌对DOM的利用策略也取决于水体中Ca2+水平,因此,洱海水体高Ca2+环境对RDOM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这一发现对于探索喀斯特水生生态系统中DOM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湖泊碳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水资源领域著名期刊Water Research上。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用于极大口径望远镜系外
行星探测的高对比度成像星冕仪技术
针对下一代极大口径望远镜的系外行星成像探测需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天文联合重点基金“针对大口径子镜拼接结构望远镜的系外行星高对比度成像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下,国科大南京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窦江培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iquid Crystal Spatial Light Modulator,LC-SLM)的高对比度成像星冕仪实验系统,完成了初步实验测试与验证。该实验系统利用激光器模拟来自恒星的点光源,经过准直镜准直通过孔径光阑,通过中继光路入射到SLM,通过SLM动态生成极大口径望远镜的子镜拼接镜面结构,进而通过迭代优化控制SLM对上述特殊光瞳进行振幅调制,使得目标探测区域内的衍射光有效抑制,进而获得高对比度成像。相关成果发表在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上。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信息高铁智算算力网AI平台支持
适配NVIDIA大模型Nemotron-4 340B
近日,英伟达推出了Nemotron-4 340B的系列开源模型,为目前开源内参数量最大的LLM。信息高铁智算算力网AI平台已适配Nemotron-4 340B大模型,用户可一键部署该大模型。信息高铁智算算力网AI平台依托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提供Notebook服务、分布式训练、模型推理服务、资源管理等功能,支持用户进行灵活的开发、高效的训练和部署。通过智能资源管理和全局调度引擎优化算力利用效率。通过算力并网技术,提供多元异构算力支持、多编辑框架、多人工智能平台支持,可实现一站式、无切换地使用国内外主流AI加速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智算算力服务需求。信息高铁智算算力网AI平台第一时间适配Nemotron-4 340B大模型,可实现用户一键部署大模型,并以API或web提供模型推理服务。截至目前,信息高铁智算算力网AI平台已支持适配了Nemotron-4 340B、Grok-1 314B、Qwen系列、Llama系列、Baichuan系列、chatGLM系列等常用开源大模型供用户选择一键部署,除NVIDIA加速卡外,平台同时还支持国产海光DCU、华为昇腾、寒武纪MLU等。
扫码查看|文章原文
中科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参与发布国内
首个汽车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发展倡议
近日,第九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交流会在江苏盐城召开。会上,汽车行业组织、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发布了汽车行业人工智能技术“5+1”标准化发展倡议。该倡议是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标准化发展倡议,国科大南京学院科教融合单位中科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作为成员单位之一参与了倡议的共同发布。
“5+1”倡议以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依据,结合当前汽车与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挑战,经过广泛调研与研讨,提出了车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倡议,共分伦理规范、风险防范、公众信任、监督治理及合作竞争5个着力点和1条标准化发展路线。
标准化是技术创新发展与落地实践的重要支撑。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首个倡议,“5+1”倡议的提出填补了行业空白,为车用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自动驾驶等汽车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指明了方向。
扫码查看|文章原文
开源软件基础设施
获省级重大科研设施预研支持
日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4年度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重大创新平台计划)第一批拟支持项目公示》,开源软件基础设施预研项目入选,是本年度唯一获批立项的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项目。
目前,开源软件基础设施已发布“源图3.0”,累计获取分析开源软件2亿款,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开源软件治理平台,形成安全性分析、合规性分析、可维护性分析、SBOM+等核心功能,并提供面向行业的创新应用支撑,有效支持开源欧拉、开源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根社区以及华为等软件龙头企业的创新需求。
扫码查看|文章原文
END
来源:各专业学院(科教融合单位)
美编:郭宗煜
责编:张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