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待了几个中国的企业家代表团,给他们上了几次课,其中的一个课题,是“日本企业为啥能够活得长久”。
每一位听讲者,都是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概念,有着很深的理解。
首先谈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创办企业?”
日本“创业手账”公司在2024年3月,针对200名兴办企业的创业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5的理由是:
1,做自己想做的事
2,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3,活用好自己的经验与知识
4,增加收入
5,挑战自己
根据日本最大的企业调查公司——帝国数据库的调查,2023年,日本全国新创办企业共15万2860家,比2022年增加了7.9%,创下了迄今为止最多的历史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创业者的平均年龄,是48.4岁。
中国人创业大多以年轻人为主,为什么日本人创业多以中年人为主呢?
因为在日本社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创办企业需要最基本的三大要素:
第一, 资金
第二, 经验
第三, 人脉
凭借“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性格,日本人是不会向亲朋好友借钱去创办企业的,一定是手头有了一定的自有资金,才考虑去办公司。日本社会通常的规则是,必须准备好一年的运转资金,才可以办公司。因为一旦公司开张,每天都会有支出,人员工资、房租、各种税金等就会像哗哗流水一样,让银行账上的数字不断地缩小。
所以,只有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存款,有了一定的事业经验,有了一定的人脉基础,才具备创办公司的条件——这是日本人的理念。
所以,日本人是有钱才办公司,而我们中国人大多数是“想有钱”才办公司,这就决定了中日两国创业者的年龄结构,中国人偏青年,日本人偏中年。
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个人信用与责任的社会,成为企业经营者,首先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财富梦,而是必须承担起对于员工生计(雇用)、社会贡献(纳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责任。同时,日本严格的信用制度与企业管理机制,使得“公司钱包”无法成为“个人钱包”,这就造成了日本人对于创办企业,有一种“敬畏感”。因为一旦创业失败,将会给银行、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和家庭带来麻烦,让自己在社会中的信誉受损。
日本社会衡量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度,除了一些创造发明和比赛获奖等特殊贡献之外,大多数是以个人的纳税额多少来衡量的。
譬如,日本首富、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他个人的年薪是3亿日元(约1500万元人民币),但是他的股权分红,一年是100亿日元(约5亿元人民币)。超过1亿日元,他的个人所得税率是最高的45%,加上住民税等,他实际缴纳的税金就高达55%。也就是说,他个人每年缴纳的税金就达到了55亿日元(约2.6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他领导的软银集团,单以2022年度为例,公司缴纳的法人税一年就多达5259亿日元(约245亿元人民币)。
所以,孙正义在日本社会的信誉,不是以他个人的财产多少堆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的纳税额——对于社会的贡献度实打实地堆出来的!
正因为日本人对于创办企业有一种敬畏感,所以,日本社会就缺乏一种冒险精神,缺乏“无知无畏”甚至“有知也无畏”的敢闯敢干的精神,只是寻求“水到渠成式”的有条件创业,相对就显得保守。
正因为显得保守,所以,日本无法在瞬间诞生明星企业,但寿命之长,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而且企业可以做到代代相传。
日本第二大企业调查公司——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的最新统计显示,日本中小企业的存活率,1年之后是97%,5年之后是82%,10年之后是70%。也就是说,有七成的企业能够活过10年。而日本企业从创业到破产的平均寿命是23.3年(2023年时)。
调查还显示,2024年,日本百年以上企业已达4万5189家,其中存活了1000年以上的企业有11家。
所以,日本人做企业,是寻求如何活得长久,而中国人做企业,是寻求如何快速成长。两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两国的企业,走的是不一样的生存与发展之路,自然,套路也就不一样,成果也就各不相同。中国社会能够瞬间孵化出威震天下的英雄企业,但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日本企业可能需要熬上20年,才能成为有脸面的企业,但是,活得长久。
核心的问题是,办企业,到底是为了追求一份事业,还是追求个人财富自由?这是一条分界线。最美好的,自然是既实现了事业梦想,又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是,要走到这一步,没有艰辛的修炼和适当的环境,很难两全其美。
————————————————
【“静说日本”读者特别福利】为感恩大家的支持,徐静波特别提供新书《日本人的性格》与《日本企业的活法》的亲笔签名本,各限定50本。需要的朋友,请长按二维码购买,售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