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受到了全球科技巨头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中,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作为集大成者,自然是行业中最为引人瞩目的部分之一,然而同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有些类似,面对人形机器人这一巨大的市场,新入局者同样纷至沓来,仅在2024年前11个月,就至少有星海图、自变量机器人、埃斯顿酷卓、银河通用、戴盟机器人5家人形机器人厂商完成亿元级融资。而亿元以下规模的融资,则更是多达数十起。
从企业数量来看,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在相关年会上透露,截至2024年,国内外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商业公司约有150家,其中国内超过80家,国内企业在占据半壁江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内部竞争。要知道,造车新势力仅仅经过数年,就出现了多家遗憾退出的企业。
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厂商,从目前的融资热度、实际量产和销售情况等综合考虑,仍处在输血>造血的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厂商也纷纷拿出浑身解数,以求成为最后的赢家。
01. 背靠大树好乘凉
人形机器人的广阔前景,也吸引了很多大厂的布局,大厂的参与对于这些整机厂商来说,可谓是双刃剑,一方面部分大厂的龙头效应,将使得整机厂商的生存受到一定的考验,但另一方面,部分整机厂商选择与大厂合作,可谓“背靠大树好乘凉”。
近日,华为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消息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就在去年底,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宣布生态伙伴名单,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乐聚机器人、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等16家企业参与了签约。
事实上,大树型企业往往拥有完善的市场渠道和广泛的客户资源。人形机器人厂商借助这些渠道,能够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大树型企业的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人形机器人厂商与之关联,能够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增强消费者对自身产品的信任度,降低市场推广的难度。
此外,大树型企业在部分技术上存在一定优势,可以对与其合作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赋能,我们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领域为赛力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赛力斯的问界系列车型搭载了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智能驾驶平台以及全方位的车载互联网服务,使得其产品在智能化体验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进而使得赛力斯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整体来看,“背靠大树好乘凉”,是相当多整机厂商的选择。
02. 自成大树以遮荫
不过,有人选择背靠大树,也自然会有行业的先发者和深耕者通过发展自成“大树”
近日,宇树科技放出了一个新视频,展示了其最新产品——Unitree B2-W工业级四足机械狗。在视频中机器狗展示了侧空翻、快速下坡等功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在去年年中,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量产版发布。据介绍,G1量产版具备了大规模生产能力,性能和外观都得到升级,而它的售价仅9.9万元起。在技术位居行业前列的情况下,公司产品的售价降至十万以下,可以说是在人形机器人进入更多家庭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样在近日,智元机器人宣布,其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已正式下线。据悉,智元机器人2023年2月成立,成立两年来获得高瓴创投、鼎晖资本、经纬创投等明星投资机构投资,也吸引了上海临港新片区基金、上海司南园科私募基金等地方国资,还有比亚迪、上汽投资、长飞光纤、立景创新、百度风投、三花控股等产业资本的青睐。具体来看,这批机器人包括731套双足人形机器人(型号为远征A2和灵犀X1)以及269套轮式通用机器人。
在A股上市公司中,同样有多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厂商的情况。
1、埃夫特:全系列机器人供应商,涵盖工业与服务领域。2024年上半年,公司与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芜湖市科创基金共同出资,设立了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启智机器人着眼于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与开放性,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机器人制造商和机器人终端用户持续提供服务。
2、拓斯达:公司与国创工软合作开发,依托华为欧拉操作系统,成功实现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平台上的实际应用。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拓斯达作为机器人和运动控制合作方与华为云就具身智能领域签署合作协议。
3、禾川科技: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了游龙01“YOLO”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系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禾川科技提供核心部件,身体有90%的部件为禾川科技自制,包括行星滚柱丝杠、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驱控单元、灵巧手,仅有10%的部件依靠外采。
4、埃斯顿: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18日,专注于人形机器人部件和算法的研发,推出了多款CODROID通用协作机器人,并在机器人部件、应用解决方案方面有所布局。202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埃斯顿酷卓首发亮相了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等机器人新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这些上市公司整机厂商中,有的已自身发展为主,也有的以与华为等大厂合作为主,目前来看,这两种方案只能说是各有利弊,而究竟谁能够最终胜出,则需要交给时间去验证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