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阖家欢乐,不知不觉间,假期已然过半。
假期期间中国资产整体表现强势,加之国内消息面整体偏暖提振,相信不少投资者们的信心已愈加重拾,静待节后开盘。
今天的文章我们继续再来看一看,当下市场最新的一些积极信息。
01. 春节档票房打破多项纪录
在消费热情不断攀升、各地观影补贴陆续发放、优质影片集体上映等多重因素加持下,2025年春节档电影表现持续火热。
央视新闻消息,据网络平台数据,2025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四累计电影票房超57.4亿,超过2021年初一至初四累计票房(57.33亿),成为历史春节档同期票房新高。
此外,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超北美票房成绩,位列全球第一。
此前,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数据,大年初一(1月29日),影院单日票房达到18.08亿元,一举打破2021年2月12日的16.81亿元纪录,为中国影史单日票房新高。
截至发文,《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目前暂居票房榜前三。
根据拓普数据预测,2025年春节档预计产出83.5亿元票房,打破2024年纪录。国泰君安证券也预测,春节档票房有望达到84亿元。春节档票房收入持续攀升。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期待今年能够创造一个史上最高票房同时也是最好口碑的春节档,为2025年电影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联证券认为,展望2025年春节档,作为全年中最重要的档期之一,春节档具备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票房的潜力。2025年春节档期内影片供给充足,叠加国家政策层面,多地的观影补贴能够覆盖春节档,有助于进一步刺激观众重回影院,释放电影消费潜力,票房有望迎来强劲表现。
02. 资金连续8个月买入非货ETF
指数化投资的发展态势下,ETF基金份额总额已连续8个月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非货ETF基金份额总额达2.53万亿份,环比增加327.99亿份,总规模3.56万亿元。宽基ETF仍是主要份额增长领域,1月份额增加了307.21亿份至1.18万亿份。
其中,仅挂钩中证A500的ETF总份额就增加了228.63亿份。海富通基金、中金基金、融通基金、永赢基金、申万菱信基金等5家公司旗下的中证A500ETF在1月相继成立,带来了56.57亿份基金份额增量。
目前,市场上已成立了29只中证A500ETF,合计规模为2707.55亿元。12只产品规模超百亿,国泰中证A500ETF规模最大,为291.18亿元,逼近300亿关口。另外,南方中证A500ETF、广发中证A500ETF规模也超过200亿元。
近年来,ETF凭借其突出的交易便捷性与投资功能性,受到投资者欢迎,ETF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ETF总成交额合计达到37.69万亿元,非货币ETF总成交额达到31.46万亿元,分别比2023年增长36.7%、55.6%。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规模和产品创新均取得显著成果,为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增强以及监管部门持续支持ETF市场发展,ETF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权益ETF布局、多元化产品序列的丰富以及跨境互通机制的拓展,将进一步提升ETF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03. 机构最新调研这些领域
2025年以来,国内外多家等知名机构频频调研A股上市公司,为全年投资布局做准备。
从数据上来看,外资调研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新能源、医药等板块。
例如,以摩根士丹利公司为例,近日“大摩”调研了周大生、华工科技、祥鑫科技、水晶光电、中际旭创、健民集团等公司。
而瑞士联合银行调研的公司有:隆基绿能、安琪酵母、实丰文化、汉钟精机、中集车辆、杭州银行、中控技术等。花旗集团调研了奥普特和新宙邦;德意志银行调研了北汽蓝谷;霸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调研了易点天下;法国巴黎银行调研了中控技术等等。
此外,国内机构主要青睐的方向主要以硬科技板块等为主。
比如,半导体企业——闻泰科技近一个月来接受了私募机构超60次调研,参与调研的机构包括睿郡资产、淡水泉、聚鸣投资、盘京投资、重阳投资等知名百亿级私募。
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近一个月也吸引私募机构前来调研56次,多家百亿级私募参与调研。
私募排排网最新调查结果也显示,当下国内45.71%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如AI、计算机、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创新药等;22.86%的私募看好泛消费方向,如新兴消费、受益于政策补贴的传统消费等。
20%的私募看好高股息红利板块,包括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等;8.57%的私募看好中国企业“出海”带来的机会;剩余的2.86%的私募看好周期股,包括贵金属、有色、石油、煤炭等。
04. 机构:投资于伟大的变化
通常来说,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是基于对其业务发展潜力的挖掘,旨在探寻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与未来增长路径,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从近期众多的机构调研动态综合来看,科技板块已然成为机构眼中的 “香饽饽”,备受青睐。
摩根中国优势混合基金经理杜猛表示,站在产业发展的层面上,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其未来的投资重点。将持续关注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制造业等。
清和泉资产吴俊峰认为,尽管AI主题投资从2023年开始便已发酵,海内外相关产业加速推进,但总体来看,AI的发展还没有结束。它延续了以硬带软、硬件先行的科技发展模式,并且应用端逐渐实现正向的盈利循环,这进一步刺激了产业链前端的投入,目前整个AI产业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
中信建投陈果则认为,比起投资于伟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投资于伟大的变化。90年代最重要的是互联网,10年代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当前时代最重要的是AI+。
国内大模型在过去两年中亦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随着字节全面布局AI产业,有望带动其余国内科技大厂AI算力投资竞赛预期。2025年新一轮AI行情将从海外映射到国内产业景气驱动,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端侧AI方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