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身披戎装,他们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子弟兵;卸下戎装,他们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文化铁军”。
1963年出生的胡宝军,军旅二十余载,四次荣立三等功,后转业到椒江区交通运输局,历任局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等职。从“橄榄绿”到“交通蓝”,虽然褪去了一身戎装,但胡宝军依然斗志昂扬,变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1980年到2004年,我先后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军和浙江省台州军分区。1984年7月到1985年7月,我参加了老山前线作战。”在椒江区政府大院,记者见到了胡宝军。虽然去年已经退休,但胡宝军依然精神矍铄,保留着军人的气节。
军旅生涯24年,胡宝军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至团级军官中校军衔。在军队时,胡宝军长期从事军事新闻和部队宣传文化工作,二十多次被大军区、省军区评为宣传政治工作先进,多次被大军区和省军区、军分区及市区两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带兵干部等先进个人,作品多次被中央、总部、大军区等军内外媒体评为优秀作品获奖。
今年国庆前夕,带着40年的日思夜想,胡宝军与战友们一起,陪同“硬骨头六连”战士展亚平重返当年炮火连天的老山,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
“战友们,你们在那边过得还好吗?”
“40年前,我们生死与共;40年后,我来看你们了!”
望着山中那一座座坟茔,那高山下的花环,给烈士们再行一个军礼,给他们再敬一杯酒,再点一根烟……胡宝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着40年前的老山战场——那魔鬼般的雷区,死神笼罩的黑夜,炮火雨点般地猛烈轰炸,山崩地裂,战士们踏着带血的战壕英勇杀敌。
麻栗坡烈士陵园,有着978座烈士墓。这座烈士陵园,园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让原本普普通通的磨山山脉变成了一座英雄之山。
战争是残酷的,生命是脆弱的。展亚平,曾经近1.8米的个子,仅剩84厘米,被评定为“特等伤残”。受伤后,展亚平在死亡线上徘徊了五天五夜,在战友和医护人员的极力抢救下,摆脱了死神。但他却永远失去了双腿和左臂,四肢仅剩一只右手,手指也只有3根是完整的。他是南疆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负伤最重的,被认定为我军自抗美援朝以来最高位截肢伤员。
“展亚平同志一直想重返老山,来看看他作战的高地,看看和他一起作战却长眠南疆的战友。在首长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提起展亚平,胡宝军十分感慨。
“在每一个参战老兵的心里,老山和麻栗坡,都是永恒的血色记忆。”胡宝军说,重返战地,还是当年那条熟悉的通往前线的路,还是当年那条奔流不息的江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这条路上,千军万马赶往前线的情景,又似乎看到一批批牺牲的烈士和受伤的战友,被抬下阵地,紧急转运的场景。”
整整40年,老山那生与死、血与火的历史一幕,岂是弹指一挥间便能烟消云散的?胡宝军说,历史,不应该忘记它的真相,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因为已经有了深深的文化和精神积淀。
从老山回来以后,胡宝军时常会想起当年在老山前线看到的“老山兰”。
“当年,在老山前线的阵地上,一平方米要经受几百发炮弹的轰炸,许多树木被连根拔起。一片焦土中,却有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兰花,顽强地盛开在泥土和石缝中,战士们亲切地称它为‘老山兰’,并编了一首歌,在前线广为传唱。”胡宝军说,当年,有的战士还把老山兰栽在绿色的罐头盒里,放在猫耳洞的洞口,战隙,不忘给它浇点水。“看着它,仿佛看到了祖国的亲人。”
十年前,老山作战胜利三十周年之时,胡宝军也回到了老山。站在老山兰依然盛开的阵地前沿,胡宝军捧着曾渗透鲜血的焦土,闻一闻仿佛还残留着血腥味,却又散发着清香的老山兰,禁不住泪流满面。
2004年,胡宝军转业至台州市椒江区交通运输局。转业后,他不忘军人本色,将军人的血性和韧劲化作交通运输工作源源不竭的动力。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胡宝军回归基层,隐去过去所有的经历与荣誉,在普通岗位上履职担当。
“交通运输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交通运输局的工作让我压力很大,我要对群众的安全生产负责,为海上、陆上的运输安全负责,压力大到经常晚上睡不着觉。”胡宝军说,为了纾解工作压力,也因为在部队的时候就有创作基础,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凭着多年来在部队积累的文学素养,开始了文学创作。
胡宝军是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偏爱创作长篇文学,觉得短篇写起来不过瘾,一写起字来就刹不住车。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创作《黑樱桃》《红樱桃》《红色绝恋》《红军尼》《谁是内鬼》等长短篇小说,他的长篇通讯、报告文学等作品,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媒体发表。
其中,长篇小说《黑樱桃》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胡宝军介绍,长篇小说《黑樱桃》一书近50万字,以主人公“黑樱桃”的曲折经历与复杂情感为主线,讲述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段鲜为人知的“谍战”故事。小说以当时历史为背景,以复杂的情感为主线,还原了那个年代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真实生活状态。
昨日的战火变炊烟,座座丰碑在人间。战友们的誓言,血与火的考验,虽然已过去40年,却时时浮现在胡宝军的眼前,刻刻回荡在他的耳畔。
“作为一名老兵,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我都十分怀念牺牲的战友。他们,永远长眠在祖国边界;而我,披红戴花,在子夜凯旋。这些年,组织上给了我无数的荣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各类先进工作者、党代表、政协委员等等,提拔晋升、立功嘉勉,但我心里很沉重,经常思绪万千,入夜难眠。”胡宝军说,他每每想起牺牲的战友,心里都是永远抹不去的痛。“我深深知道,与牺牲的战友比,自己奉献得太少,得到的却太多,心中忐忑不安。”
这些年,胡宝军无时无刻不在用牺牲战友的英雄事迹,激励自己,砥砺向前,不管有多少困难,越是艰险越是向前。结合自己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他为部队、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宣讲老山前线英雄和故事。去年,他被聘为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导师,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庚继红色血脉。
来源:望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