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的主阵地作用,以“培根铸魂”为根本任务,通过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育苗”、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能人“充电”、东西部协作“增智”等行动,扎实推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用活一批育人阵地,办好学习宣传、思政教育、典型树立“三件事”。一是从细宣传,全域覆盖夯基础。积极营造育人氛围,建立校史馆9个、党员活动室80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1个、微信公众号13个、校报校刊10个、文明校园69个、思政学习长廊17个,制作宣传展板36块、宣传标语90条,利用校园小广播、LED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260余次;成功打造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6个、青少年民族团结示范点4个,正在打造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1个;组织党员教师参与区级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并荣获团体一、二等奖和优秀奖;通过录制宣讲视频、“思政小课堂”、开展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赵明贤普通话奖学金”学生演讲比赛等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厚植师生爱国情怀;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家长学校76个,用好村队(社区)家长学校,按需召开家长会,开展“课外访万家”、家长访校、家长接待日、校长热线、优秀家教经验分享、科学家教培训指导等活动200余场次,通过交流式、讨论式、展示式、体验式、联谊式等形式,把民族政策、教育政策、家校协同育人理念贯穿其中,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与交流的平台,切实解决群众需求。二是从精谋划,聚焦课堂提实效。发挥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挖掘、整合各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利用社会热点结合教材,研究课程思政教育,落实新课标要求。开展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为主的初中教师岗位大练兵、高中各学科教师教学能手评选、中小学优质课认定等活动,共打造思政理论课80节,“课程思政”精品课40节,评定思政教学能手11名,申报立项1项省级、8项市级、3项区级重点课题;用活思政教育社会大课堂,组织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师资培训、湟中区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庆祝第40个教师节师生书画摄影展、科普知识进校园、“行见青海、共生共长”暑期社会实践、“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参加西宁市少先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全市红领巾思政宣讲大赛并荣获团体三等奖。三是从优打造,突出特色树典型。组织开展全市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校园文化建设交流观摩活动,成功打造康川学校为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样板校,以康川学校“打造高质量社团活动,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和成功案例为导向,引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创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上显担当、有作为,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班沙尔学校为试点,成功引进戏曲、河湟花儿、武术、农民画、堆绣、面塑、锅庄舞等7项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开花结果。学校先后在国家、省市区获得各类团体奖项36项,个人获奖91项。申报的案例《传承非遗文化 惠泽少年未来》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在西宁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荣获金牌1枚、银牌3枚;学校“非遗进校园”活动入选青海省“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同时,学校被教育部授予“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荣誉称号。
——开展一系列活动,办好铸魂启智、资助帮扶、感恩润心“三件事”。一是书香润心伴成长。持续开展“桂馨书屋”项目共建帮扶活动,成功建成57个乡村学校“桂馨书屋”,捐赠优质绘本近12万余册、总投资近300万元、覆盖712个教学班、服务学生33121名、教师1786名。开展桂馨校园科技节3场次覆盖学生360人、科学教师培训1场次覆盖教师400人,组织区域内12所实验校开展“光谱行动计划”,覆盖师生2460人,以“桂馨书屋”为龙头,盘活学校图书资源,有效促进乡村学校校内外阅读工作,逐步形成“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结对帮扶增感情。对接江苏银行在群加乡民族学校开展“携手同心 共筑梦想”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活动,捐赠物资55万元;举办“栖霞励志奖学金”发放仪式,为306名品学兼优学生发放“栖霞励志奖学金”19.96万元;邀请省中小学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15位名师赴上五庄镇中心学校开展送教送培帮扶活动;会同明日之星格勒乐基金会向鲁沙镇第二小学等73所中小学捐赠价值80万元的教学设备。三是联谊活动暖心田。组织班沙尔学校5名学生参加青海省中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拉手”研学活动,康川学校会同湖北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参加师生2500名、成功结对子78对;深入开展夏令营活动,组织新墩希望小学24名师生开展以“牵手相伴 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南京栖霞--西宁湟中夏令营活动,通过互学互鉴、互帮互助、互联互通,促进两地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使广大师生思想、语言、情感上的交流更加深入。
——搭建一批培训平台,办好专业培训、交流轮岗、技能提升“三件事”。一是专业培训行动,促基础教育双赢共进。发挥南京栖霞区教育优势,协调栖霞区教育部门组织教学教研和管理团队2批次32人,扩大来湟“组团式”帮扶规模,柔性引进优秀师资组织共和镇中心校等4所学校开展线上讲座、进阶式师资培训;深化东西部协作,选派60名团队型校长、158名教师赴南京参与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活动及跟岗学习。二是交流轮岗行动,促城乡教育合力发展。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原则,开展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交流活动,2024年交流轮岗校长33名、教师270名;落实银铃讲学计划,招募15名优秀退休教师继续投身教育,有效缓解乡村学校教师匮乏、优秀师资总量不足等问题;落实东部地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团队式教学支教和教研支教计划,选派区一中、多中等学校63名骨干教师赴黄南州等地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三是职普融通行动,激活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探索两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与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等3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助推学校专业建设、教师发展水平提升;构建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与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南京机电学院实施“1+2+3”联合培养,选派2批次40名学生赴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青海班就读;与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3”委托培养,近400余名护理、学前教育学生在我校进行全程培养;主办承办省市区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场次、覆盖师生416人次;选派9支队伍52人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斩获中职组母婴照护项目金奖、中职组新材料智能生产与产品检验项目和养老照护项目铜奖,持续助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END
来源 | 党建纪检科
责编 | 陶宜寿
复审 | 杨文俊
编辑 | 黄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