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记者节,这是我的第19个记者节。在记者这个行当干的时间长了,很多朋友见面打招呼就称我“名记”,我都要认真纠正说是“民”记,而不是“名”记。喜欢定义自己为“民”记者,大概的原因我是农民出身,大学毕业干过两年的农技员,农民情节早已根深蒂固 ;当记者后最爱往基层跑,关注农民切身利益,讲述人民喜怒哀乐,“人民至上”已根植我心。
2005年初在丙中洛采访
从小,我就养成了读课外书的习惯。书中的金玉良言成为我的养分。读过一句话:“一旦看书学习成为一个人的习惯,那么这个人就拥有比其他人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前程。”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萌生了“写点东西投稿”的念头。
我的第一篇习作《痴心不改》于2000年1月19日《怒江报》第四版上刊出!初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那种激动难以形容,简直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的鼓舞。大学期间,我仍然坚持看书和习作,也有“豆腐块”在校报等刊物发表。
2003年6月,大学毕业前夕,异想天开的我在信封上写下“怒江报总编辑收”后,就给怒江报社寄去了一封求职自荐信,信上简要表达了我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并有一定写作基础,随信附上自己发表过的“豆腐块”。
同年8月初的一天,毕业回到家不久的我接到村武装干事通知,说要我本人“近期去找一下怒江报社领导”。武装干事是接到电话后来传话的,我猛然想起,应该是求职自荐信起了作用。
跟随护林员在海拔3000米的大山上采访
我如约拜访了时任怒江报社社长、总编辑恒开言前辈。恒总编热情地接待了我,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如实汇报了自己报考贡山县农业局岗位的情况。他说,无论我考在什么单位,只要坚持写稿、热爱新闻工作,加入到怒江报社这个大家庭不是没有可能。
2004年1月1日,我进入贡山县农业局,在做好农技员本职工作的同时,仍不忘一手握锄把,一手握钢笔,不时有“豆腐块”上报:《贡山种植草果致富有望》《贡山县稻田养鱼初见成效》《独龙江乡2004年农用物资抢运提前完成》等稿件先后被《怒江报》采用。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名字经常见诸报端,还让我获得了一次历时半年徒步赶马进京开阔眼界的机会。2005年3月的一天,“瑞贡京城马帮茶道北京行”筹备组来贡山寻找合作马队,活动组织者介绍,将用120匹骡马驮运普洱茶,重走“贡茶之路”,以此宣传云南普洱茶文化。贡山县是著名纪录片《最后的马帮》的拍摄地,这部片子的主角嘎达娜是贡山籍藏族人。那次“驮茶进京马帮”筹备组就是冲着嘎达娜大姐来的。考虑到这是一次宣传贡山乃至怒江的一次好机会,经有关领导同意,我有幸被指派随马队徒步进京,参与相关宣传报道和马队图片、视频资料记录。
在基层采访
当年5月1日至10月14日,云南大马帮从云南普洱出发,经四川、陕西、山西抵北京。和我预想的一样,途经五省一市,藏族女马锅头嘎达娜一路成为马队“明星”,马帮经过昆明时,时任云南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负责人、纪录片《最后的马帮》编导郝跃骏先生找到我,要我协助拍摄以嘎达娜为主角的“进京马队”纪录片,经马帮进京组委会同意,我接受了这个任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算得上是这句话的真实收益者。一路上,我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所经之地的人文地理、风土民俗,更有了零距离向采访马队的各路同行沟通、学习的机会,观察他们的实地采访,拜读他们撰写的文稿。
这种在实践中“以眼观、以耳听、以手触、以身感”的学习方式,让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在极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提升,我把嘎达娜大姐如何宣传怒江、展示边疆儿女吃苦耐劳形象的故事,巧妙地化作一篇篇新闻稿发回《怒江报》。
2005年9月的一天,马队走到河北省境内时,我接到调到怒江报社工作的电话通知。10月,从北京返程后,我留在云南电视台两个月时间,协助编导剪辑了纪录片《进京马队》。12月30日正式到怒江报社报到,成为新闻队伍中的一员。
我深知,自己只是“半路出家”的新闻人,唯有笨鸟先飞。到报社后,我虚心向书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向前辈学习新闻采访经验技巧,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告诫自己不能玷污“新闻记者”这个神圣称谓。
“要有五年左右就能做一名成熟记者的决心和信心。”这是刚到报社不久,指导老师丰林祥对我的勉励。当时我还在心里质疑:真的需要“五年”才能成为一名成熟记者吗?后来的事实证明:千真万确。
2012年12月,我主动申请进入独龙江乡,进行半年大雪封山体验式采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独龙江乡最后一个大雪封山境况。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到独龙江“封山”蹲点采访的事被云南日报社资深编辑杨旻昊知晓。杨老师不仅积极鼓励我在云南日报上投稿,还遥控指导我一字一句写稿、改稿。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因为我的稿子冗长,用词拖泥带水,杨老师提醒我要“惜字如金”“消息稿尽量多用动词、少用或不用形容词”等。通过杨老师半年来的悉心指导,我突然发现,挡在眼前的写作“瓶颈”,如捅破窗户纸一样,一切都变得敞亮了!那一年,已是我成为新闻记者的第7个多年头,也才顿悟丰老师那句“力争五年成为一名成熟记者”良苦用心和真正涵义!
2024年4月在独龙江中心校采访独龙女孩
在独龙江“封山”采访期间,我有幸近距离接触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并撰写了老县长的第一篇事迹素材稿。再后来,还和这位不爱“待见”媒体记者的老县长成了忘年交。
从农技员到党报记者,到始终如一的“民”记者,从田地到报纸,我的新闻职业道路注定比别人坎坷。但学农务农的经历,为我后来在广袤的农村采访带来了极大便利——看看群众的猪圈、鸡窝和火塘上方挂的腊肉,我基本就能推算这家人的收入;在田间地头跟农民群众天,我能聊得像“我自己也是种地的”一样。
毫不夸张地说,新闻职业改写了我的人生,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带给我许多收获。我先后荣获云南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多次获得云南报业新闻奖。2020、2021、2022年被聘为《人民日报》通讯员。先后获评省、全国先进(劳模)荣誉称号,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还光荣出席了全国青联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如今,我初入职的怒江报社已与其他三家单位融合为“怒江州融媒体中心”,《怒江报》也更名为《怒江日报》,但无论所属单位怎样更名,我要为民写稿的初心没有变。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怒江传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和旭
责编:李莹
审核:王靖生
终审:陈洁
投稿邮箱:26949763@qq.com
新闻热线:0886-3622566
FM107.4 怒广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日20:00
重播:次日7:30、12:00
NJTV 怒江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
重播:22:00 次日7:30
次日12:00